去強援的二張也在不久後即被剿滅。經過幾年勵精圖治,幽州地區大興屯田、教化,一派繁榮安定。
但公孫瓚心裡很不爽。為了鎮壓叛亂,他可是險些丟了性命的,結果這劉虞一來,輕描淡寫地把叛亂平息了,把功勞全佔了。而且劉虞還裁減軍備,只允許公孫瓚率領不到萬人的軍隊,那公孫瓚可是個講究排場的人物,光是白馬他就徵集了三千匹,這區區萬人他如何能滿足呢?他心裡不爽、渴望功名,就要去殺胡人洩憤、邀功,可是劉虞恰好又是個和平主義者,並且還毫無種族偏見,甚至在後來袁紹勸他做皇帝的時候,他回答袁紹說“再和我說這個我就跑到去匈奴那裡去”。貪上這樣一個大漢朝自蘇武以後主動願意調動至匈奴那邊工作的上司,公孫瓚是一點辦法都沒有,實在憋不住了就只好偷偷摸摸地跑到胡人聚居地殺人放火,一旦被劉虞知道了當然就少不了一番曉諭。這文官、武官之間如此這般地一來二去之後,兩個人自然是勢成水火了。
前面說到,劉虞能做皇帝都不做,還把做皇帝看得比到匈奴那裡牧羊還難受,可是就是這麼一件連劉虞自己都不怎麼在意的事情,卻讓一對兄弟反目了。為了否認董卓政權的合理性,袁紹急著找個品德優秀的宗親來成立新的朝廷,結果這個意見遭到袁術的強烈反對。本來袁術和袁紹從小就因為出身問題不太愉快,這次的意見相左終於讓這哥倆鬧翻了。袁紹拉攏荊州牧劉表、東郡太守曹操來幫忙,袁術當然也不是省油的燈,他找到了徐州牧陶謙、長沙太守孫堅站在自己一邊,這兩股勢力錯綜複雜地分佈於整個中原地區,處於一觸即發的態勢。
從地理位置上來說,袁術這一夥人是被他兄長那一派的勢力包圍在當中的,所以他迫切地希望在大戰全面爆發前尋找到更多的盟友。而此時,不甘心為人擺佈的獻帝也聽說了劉虞不做皇帝的忠義行徑,他就像是發現了一根救命稻草,於是派出劉虞在京城做官的兒子劉和回去搬救兵。劉和剛好要取道南陽,這就讓管轄南陽的袁術看到了一個增加強援的機會。因為劉虞不也反對了袁紹另立新君的主張嘛。於是袁術把劉和扣下,差人送一封信給劉虞說:我後將軍袁術也有報國之心,營救陛下的事情也算我一份,這樣吧。你派你的精兵強將到我這裡來。我用他們去營救陛下。
劉虞看信以後馬上就要準備人馬南下。他雖然行政能力高超,但論智謀、攻戰就要差很多了。他的參謀魏攸專門和他說起過這些事,也側面告誡過他有這種事可以找公孫瓚商量商量。因為這次是要調動軍隊,所以主抓軍事的公孫瓚自然也要過問一下,他可就要精細多了。這一次公孫瓚比較負責地對劉虞說。袁術這個人太狡猾,不要輕易上當
對公孫瓚這樣不安分的下屬來說,能做出這樣的建言已經是十分難得了,可劉虞卻一點不領情,依然照原計劃點齊人馬出發。公孫瓚不但碰了一鼻子灰,還怕袁術得知自己險些壞了他的好事,就讓自己的弟弟公孫越帶著一路騎兵搶先到達袁術那裡。勸說袁術乾脆搶了劉虞的那些兵將。這件事情公孫瓚做得實在有點不光彩,你自己明明說了袁術不可靠,現在又搶著跟他合作,這不自己抽自己嘴巴麼?而袁術原本也就是想搶了劉虞的兵將收為己用。現在還超額完成任務,又多了一個可以威脅袁紹背後的盟友,自然是欣然接受了公孫瓚的提議。
袁氏兄弟力量都積攢的差不多了,於是雙方找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