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140部分

你們還是要做好人口統計工作。既然他們不要田地,以後咱們也不分了。分田分地不敢要,那就搞農莊吧。”

劉航眼前一亮。

劉安玉點頭說道:“好主意!要得!”

所謂的農莊,張準和他們以前是商討過的,其實就是將田地集中起來,然後招募人手前來幹活。田地的所有權,在生夏宗的手中,準確來說,是在張準的手上。前來幹活的人,每天發給基本的口糧,大概是兩斤左右。要是做得好,有獎勵,要是做的不好,就只有兩斤。基本上,就是僱傭幹活的性質了,和佃戶有些不同。

由於農莊是集體勞動,有嚴密的掌控體系,有層層控制的監督機制,因此,一個萬畝的大農莊,只要五百名勞動力,就能完成所有的農活。如果引入新科技的話,需要的人手,可能更少。就生產效率和成本而言,大農莊要比分田到戶更加的先進,產量更高。同時,有利於大型農業機械的推廣使用。

明末的氣候,變化不定,總體是趨向於寒冷和幹早。面對這種大面積的氣候災害,單家獨戶很難應對。在浮山所,張準是投入了大量的資金,興修水利,挖掘水井的。否則,一家一戶根本無法有效的生產。但是,大農莊就不同了。大農莊可以採取更多的灌溉方式,統一耕作,統一管理,在面對自然災害的時候,有更強大的應對能力。

此外,在開墾荒地方面,大農莊也有天然的優勢。集體勞動開闢的荒地,都是連在一起的,可以納入農莊的管理範圍。張準制定的政策,基本上是產量越高,獲得的獎勵越多。產量越高,有兩個條件,一個是畝產量要高,一個是田地面積要大。因此,農莊為了獲得更多的獎勵,必然會努力的開墾荒地,不斷的擴充套件農莊的耕地面積。

靈山衛管轄的土地面積很大,超過兩千平方公里,足足可以開發幾十萬畝的田地。換言之,可以建立幾十個大型的農莊。因為是生夏宗自己搞起來的農莊,靈山衛的軍戶,只是被動的幫忙幹活,拿取工錢,他們也用過分擔心王健殺回來以後,被秋後算賬。

一舉兩得,也算是一個折中的辦法。

三人就大農莊的事情,商量了一個時辰,到也很有心得。最後,三人決定,不再搞分田分地,搞大農莊!劉航和劉寶玉兩人不顧勞累,連夜敲定大農莊的相關細節。兩人越說越起勁,原來的疲憊,一掃而空。

他們兩個如此熱衷搞大農莊,除了上述的原因以外,還有個最根本的原因,就是大農莊能夠高度的將糧食集中到自己的手上。他們兩個都是搞內政的,最怕的就是手上沒錢沒糧了。剛好大農莊可以為他們最大限度的提供錢糧,兩人怎麼能不積極?幸好王銘宇這個急性子不在,否則,說不定現在就要貼告示了。

按照他們的計算,一個萬畝農莊,每畝的稻穀產量三百斤左右,每年可以出產三百萬斤稻穀。五百名工人需要消耗的糧食,不會超過五十萬斤。換言之,其他的二百五十萬斤,都落入了生夏宗的糧倉。相對於每畝地四十斤的稅收,差距太大了,比例是六比一啊。

要是靈山衛的軍戶,積極要求分田分地,大農莊是搞不起來的。田地都分下去,到了個人的手中,還怎麼搞?但是,現在的情況是,軍戶們心存疑慮,不敢主動的去分這些田地。既然他們怕擔風險,那就換一種方式。你來給我們的農莊幹活,這樣,即使被王健抓到,也沒有大礙了吧。既然風險小了,那麼,收益自然小了。

聽到兩人的計算數字,張準也忍不住大為心動。一個萬畝農莊,每年就有兩百萬斤約一萬石糧食的收入,要是弄上幾十個,幾百個,豈不是”明末最缺的是什麼?糧食啊!只要掌握著足夠的糧食,又有先進的武器,還怕什麼敵人?

“大人。我們抓到王健了!”

三人正在熱烈商量的時候,忽然間,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