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20部分

志有善惡之分,人的慾望有正當和不正當之分,如果任由意志和慾望支配一個人的行為,人的精神必然是混亂的,雜多的。人的精神需要淨化和上升,生命正因為有了精神才發現了生命的可貴。

第八章 生命 第三十五節 人的精神

魯迅的《野草》是他生命哲學的表達,也是他精神的真實寫照,《野草》是深刻的,是魯迅解剖自己靈魂自己精神的結晶。下面我們看其中的一篇《墓碣文》:

我夢見自己正和墓碣對立,讀著上面的刻辭。那墓碣似是沙石所制,剝落很多,又有苔蘚叢生,

僅存有限的文句——

“……於浩歌狂熱之際中寒;於天上看見深淵。於一切眼中看見無所有;於無所希望中得救。……

“……有一遊魂,化為長蛇,口有毒牙。不以齧人,自齧其身,終以隕顛。……

“……離開!……”

我繞到碣後,才見孤墳,上無草木,且已頹壞。即從大闕口中,窺見死屍,胸腹俱破,中無心肝。

而臉上卻絕不顯哀樂之狀,但濛濛如煙然。

我在疑懼中不及回身,然而已看見墓碣陰面的殘存的文句——

“……抉心自食,欲知本味。創痛酷烈,本味何能知?……

“……痛定之後,徐徐食之。然其心已陳舊,本味又何由知?……

“……答我。否則,離開!……”

我就要離開。而死屍已在墳中坐起,口唇不動,然而說——

“待我成塵時,你將見我的微笑!”

我疾走,不敢反顧,生怕看見他的追隨。

一九二五年六月十七日。

“……於浩歌狂熱之際中寒;於天上看見深淵。於一切眼中看見無所有。”魯迅不僅在解剖自己,更是在解剖人類,人的精神發展是一個否定之否定的過程,起初懷著“狂熱”的夢想遇到的是寒冷的社會,在理想的“天上”最後看到的是“深淵”,在遭遇一系列挫折後“於一切眼中看見無所有”,在慾望無從滿足後變得絕望,“自齧其身”,“臉上卻絕不顯哀樂之狀”經過長時的精神反思,“痛定之後,徐徐食之”,終於在“無所希望中得救”,見到了他臉上的“微笑”。得救的是什麼呢?是人的精神。人的精神是什麼?既有廣義上的精神又有狹義上的精神。廣義上的精神是相對於物質而言的,非物質的東西都是精神,所以人的感覺、意識、意志、慾望等也屬於精神的一部分。精神的元素是意識,意識是精神的細胞。感覺、本能和慾望是人和動物共有的能力,但動物沒有意識,完全按自然的法則和本能來行動;而人的感覺、本能和慾望因為人的意識而變得與動物的感覺、本能和慾望明顯不同。狹義上的精神是超越了人的慾望和本能衝動後達到的一種境界,如前所說的自由、愛情、信仰和道德等。精神是人克服了人的自然本性後追求的一種更高尚更純潔的東西。按照廣義的精神,人的精神是複雜的。人的本性是自我儲存,好逸惡勞、趨利避害和求樂避苦,似乎人的精神與人的本性是矛盾的,人的本性是自然的,不需要外在的力量去規約,而人的精神卻需要自律和克服人的自然本性,否則人的精神是很難發展的,如果只按人的自然本性,人的精神是很難淨化和上升的。經過深刻的自我解剖,魯迅拯救了自己,他說:“我坦然,欣然。我將大笑,我將歌唱。”

動物的慾望是有限的,是很容易滿足的,而人的慾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