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六十二章:題葉無情,雁足不來杳箋尺

田畝,有這個申家大公子領頭,西城、上雍、房縣等地阻力銳減。

“軍師,半旬前,申耽不知何故返回南鄭,之後五日,就聽聞呂布襲擊漢中,如今城固、褒縣、鍚縣、南鄉已失,整個漢中東部只有南鄭城仍在堅守。吾懷疑申耽可能投敵。”李福想了想道。

“呵呵,非也,申耽另有安排。如今馬嶺關情況如何?”太史慈轉移話題道。

“張樓死命守城,多次打退張遼進攻,加之吾全力配合,如今馬嶺關共有士卒五千,民夫一萬,糧草充足,器械充沛。”李福眼中閃過敬佩,疑惑道:“多虧軍師提前安排,莫非軍師早已預料今日之事?”

“凡事預則立,不預則廢。非吾預料,實乃必然之果。吾亦未曾想到李休、楊任叛變,但這也有可溯之因。”太史慈道。“昔日龍泉文會,吾以張魯、張衛、趙文之死強行壓服漢中諸多世家豪強。但世家為何稱為世家?又怎能輕易放棄呢”

“噢,軍師,何因?”趙雲好奇道。

“漢中、三蜀、三巴,自秦漢數百年以來,皆為大郡,多名士、強族,其中淵源深厚者可追溯至六國公族與周時諸侯。大漢四百年,這些豪族曾官至三公九卿、刺史、別駕、治中、郡守、將軍、中郎將、校尉,且封公侯不知凡許。如此勢大之族,又怎麼能少的了侵佔田地、蓄養賓客部曲、隱瞞戶口之事?唉……”

太史慈繼續道:“主公欲匡扶漢室,則要富國強兵,而富國強兵則離不開賦稅,而賦稅離不開田地和人口,若是各世家如李福、黃權、董和這般心向大漢,家業雖大卻仍守仁心、足額繳賦的家族又有幾個?”

“啊,多謝軍師誇讚!”李福心中一愣,瞬間明白當初自己為何能任一縣之主,定是主公和軍師考察過家族功過才有所決定。

“呵呵,孫德,遠的不說,且說說南鄭李氏,與你蜀郡李氏也有淵源吧?”太史慈饒有興趣問道。

“啟稟軍師,吾蜀郡李氏與南鄭李氏,牽連不深,只有同宗之誼罷了。昔日我父遭劉焉暗害,吾不得不帶領家中子弟返回褒縣、沔中修生養息。”李福道。

“孫德,且說說南鄭五大姓,吾料這五大姓,恐怕不甘臣服於我主啊!”太史慈問道。

“諾。南鄭雖名為五大姓,實則指漢中八大姓,有李、趙、程、祝、張、楊、申,另有豪強乃城固陳氏。此九大姓可謂是漢中無冕之王,亦是益州最強族!吾蜀郡李氏、黃權所在黃氏、董和所在董氏實則外來之戶,在田地、人口、人脈、文化等實力底蘊方面是難以匹敵的,昔日張魯佔漢中,亦是與這八大姓共治漢中!張魯除控制南鄭外,其餘諸城皆為八大姓所制。”李福嘆氣道。

“先說漢中之首李氏!”太史慈眯眼道。

“南鄭李氏,二世三公。發跡於李郃,其為安帝、順帝時尚書令,拜司空,進司徒。郃子李固,字子堅。大將軍梁商後父,授荊州刺史。固從弟李歷,少修文學,清白有節,博學善交。與鄭玄﹑陳紀等齊名相交,弱冠拜新城令。李氏故交滿天下,底蘊深厚,但近二十年勢弱,當今族長為李通,叛將李休族叔。”

“嗯,如此說來,李休叛變就說的通了!”太史慈點頭道。

“其次為南鄭趙氏,始於昔日趙宣,出自寒微,以溫良博雅著稱,時任漢中太守楊文方深器異之,遂察孝廉。官至犍為太守,其妻杜泰姬生七男七女,凡七兄弟皆以令德著聞,後七子皆辟命察舉,牧州守郡。其長子趙瑤趙元珪,曾被張溫稱之為“趙瑤在緱氏,猛虎歸跡”,次子趙琰趙稚珪,曾為青州刺史。三子趙嵩,曾事太守蘇固,固為米賊張修所疾殺。嵩痛之,杖劍直入修營,殺十餘人,力竭而死。不過,趙氏家業雖大,但樂善好施,所轄田地亦是不多,在郡中名望最高。”李福道。

“嗯,趙氏倒是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