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曾經想過,如果楊嗣昌不陷害盧總督,如果陳新甲發放糧餉,如果高起潛帶領關寧軍隨盧總督同行,如果宣大三鎮沒有離陣脫逃,如果這一切都沒有發生,那麼盧總督一定能夠為高陽縣城解圍,無論是孫閣老還是岳家一家人都不會死於韃子之手!」
「我很清楚,就是這些見不得忠良用事的奸佞,就是這些劫掠百姓內行面對韃子卻只會望風而逃的狗官兵,就是這些殺千刀的韃子,就是他們殺害了我的聘妻,就是他們使得我拋棄了夢想,也是他們擾亂了這天下,使得家父鬱鬱而終。」
故事聽到這裡,李瑞鑫含在眼眶裡的淚水再也抑制不住了。他不是為了陳文的遭遇而哭泣,而是為了這些年來的背井離鄉,為了在這場亂世中身死和離散的家人,為了直到今天他依舊無法報仇雪恨而哭泣。
他蹲在地上,抱著頭大聲的哭泣著,彷彿是在將這些年淤積在心中的悲痛和怨恨一口氣釋放了出來,在漆黑的夜色下,顯得分外淒涼。
看著眼前的這一切,陳文知道他距離成功已經不遠了。在現代很多人都知道,最能夠拉近人與人之間關係的就是同病相憐,而他也是知道的。
最初,陳文認為他在這個時代沒有檔案和人際關係是極大的劣勢,可是這些日子下來,他突然發現了自己這麼個「黑戶」其實更方便按照自己的需求編造履歷。
經過了這十餘天的講古,陳文發現他的口才比先前要強得太多,甚至比他做銷售的那段時光還要強。他甚至覺得,如果在初上大蘭山時便有現在的口才,他絕不會被王江那麼容易就牽著鼻子走,說了那許多不該說的話。
陳文知道,在現在而言,他所擁有的只有歷史和口才,歷史是資源,而口才則是途徑和手段,而更好的發揮這些長處將是他獨領一軍之前最大的依仗。
「燒掉那些史書之後,我便開始研習兵書,因為我要親手終結這個亂世,將這些狗賊趕盡殺絕,為先父和那個我曾經深愛過的女子復仇。我相信,終有一天我會得償所願,為此我願意以身為祭!」
從鴉片戰爭開始,到抗美援朝以一個百廢待興的國勢擊敗世界排名第一的大國,中國人在那些年裡承受了太多的屈辱,也付出了太多的血淚,而這一切的罪魁禍首,就是滿清!
陳文堅信,如果沒有滿清年復一年的屠殺和愚昧,以著中國人舉世聞名的勤勞和智慧,幾百年後的中國斷不會淪落到任人宰割的地步。
在四明山的這段日子裡,陳文聽到了太多這個時代的苦難。他相信,那輛計程車把他載到這個時代一定是有原因的,而這個原因就是將由他終結後世的苦難。
這樣的使命感在陳文的心中點燃了一團早已準備好的篝火,他確信,如果能夠終結滿清的統治,他願意不惜一切代價。
第二十六章 理念
看著依舊泣不成聲的李瑞鑫,陳文堅定地說道:「李兄弟,以你的武藝不應該在此蹉跎歲月。和我一起走吧,去福建,那裡才有未來,才是報仇雪恨、終結亂世的開始。」
聽到這話,李瑞鑫停止了哭泣,站了起來,滿臉疑惑地問道:「陳先生,恕我冒昧的問一句,您為什麼不願意留在這裡,這裡距離南京很近,小人覺得,只要能夠收復南京一切便大有可為。」
南京!
就憑著這句話,此人就不應該默默無聞的死在這裡。
陳文沉吟了片刻,輕蔑地說道:「我知道這裡離南京很近,也正是因為太近,這裡並不容易發展出足夠抵定南京的實力。而且浙江王師如同一盤散沙一般,韃子就靠著嚴我公的一條舌頭就能動搖山海,此處實非成就事業之地。」
無論是魯監國行朝內鬥頻仍,還是這兩年嚴我公勸降了眾多的不穩定分子,都是李瑞鑫看在眼裡的。聽完這話,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