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不過,在這世上,出來混的遲早都要還!
馬進寶有辦法說服馬信,也能夠靠著賄賂說服陳錦、金礪、蕭啟元等滿清在浙江的高官。可是他的這份塘報卻把金華府的文武官員徹底給演進去了,以至於在他的老部下馬三省看到那三面旗幟後立刻生出了中計的念頭。
作為馬進寶麾下最看重的武將,自崇禎年間便在馬進寶軍中充作軍官的馬三省絕不是東陽縣守將那種靠著裙帶關係才爬上來的廢物。在發現已經落入了陳文的算計後,馬三省沒有撂倒將旗逃回縣城,反而試圖憑藉著兵力上高達數倍的絕對優勢率先發難,從而擊潰這支明軍。
去年提標左營被擊潰後,田雄在塘報中聲稱是李榮在追擊的路上派帶路的王升去抓捕馮京第,由此被以陳文為首的優勢明軍引進了四明山南部的一個沒有出口的山谷之中,從而在饑寒交迫中被堵住道路的明軍擊敗,只有少量清軍突圍而出。
這樣的鬼話也就是用來騙騙老百姓和那些不知兵的文官罷了,無論是馬進寶,還是馬三省都不會傻到盡數相信。
在考慮到提標營那等強悍的戰鬥力後,馬進寶和馬三省研究後覺得,應該是李榮在初戰告捷的狀態下輕敵冒進,導致其遭到了大規模明軍的伏擊,才會落敗。至於李榮的死,應該也只是個意外,否則以李榮的經驗在發現戰局不利的情況下難道還不知道棄軍潛逃嗎?
估算著明軍既然選擇如此大費周章,那麼顯然不可能組織過大規模的軍隊潛越至此,眼前的明軍即便不是全部,也肯定是絕大多數的人馬。只要能夠順利將其擊潰,那麼他馬三省也勢必可以因此得到升官發財的獎賞;就算無法將其擊潰,應該也可以退守東陽縣,等待馬進寶歸來。
電光火石之間,馬三省完成了此間利弊的權衡。如下了狠心一般,他立刻下達命令,示意全軍發起進攻。只不過,他所面對的這支明軍反應的速度卻要更快!
當清軍擊鼓準備進攻之時,南塘營第一局將士們在陳文一聲令下後立刻脫掉那些套在外面的百姓衣服,露出了他們的軍服。與此同時,與戰陣相隔了一段距離,三面丈二高的旗幟也在距離大營門口不遠的地方被旗手豎了起來,在這夏日的烈陽下舒展開來。
只見左一面大旗上,一隻插翅猛虎在紅色的底子上作勢欲撲,而側面竟書著南塘營三字,是為南塘營的營旗;右一面大旗上,紅色底子的側面書寫著「欽命徵虜將軍,鎮守大蘭、金華總兵官」的字樣,而正中則寫著一個大大的陳字,尤為明顯,此為陳文的將旗。
相較之下,中間的那一面卻較為簡潔,只有在白布的上面自上而下的書寫了四個大號的墨字——還我河山!
「還我河山」這四個大字曾經一度傳為是嶽飛手筆,後來經過考據,此非宋人的行文口氣,乃是清末民國時期文人周承忠集據傳為嶽飛手書的《弔古戰場文》與《出師表》墨跡而成。
只是這四個字在日本侵華期間曾經起到了振奮和鼓舞國人鬥志以及愛國主義精神的作用,而南塘營此番出征,為的同樣是收復失地。是故,陳文便將這四個大字書寫在了旗幟之上,以激勵將士們奮勇作戰。
將旗之下,騎在戰馬上的陳文已經將遮蔽身體的斗篷丟在地上,露出了身上的那套早已修復了護心鏡的山文鎧。戴上了頭盔,陳文立刻下令變陣。
南塘營此來除卻第一局的那三百九十二人外,中軍騎兵隊出兵不到百人,剩下的除了幾十個來自老營的官吏外,便是南塘營中軍其他各部的成員了。此間第一局在陣前如當面的清軍一般列陣,直到陳文一聲令下,這些將士立刻以隊為單位分散開來,列大三才陣將整個戰陣延伸開來。
清軍那邊的將旗前壓,這應該是命令繼續進攻的意思。眼見於此,陳文也立刻下達了進攻的命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