承宗陣亡當場,元帥府剩下的那些父親兄弟都不能號令群雄,那些諸部旅帥、參將也沒有能夠服眾的威望,到時候就是散裝兵團打散裝兵團。
而在這一層次,明軍跟元帥軍不分伯仲,就能依靠更廣袤的地域和更強的後備力量,把他們徹底磨死。
左良玉等人,都同意了這一計劃,不只是因為曹文詔帶的兵多。
更多的原因,是本來四川總兵侯良柱也要越境過來完成合圍,走一半聯絡上東邊的祖大樂,獲知一日之間湖廣軍就沒了,侯良柱乾脆不走了。
跟曹文詔、左良玉這幫年輕人相比,侯良柱是老前輩了。
天啟元年人家就是四川副總兵,鎮筸軍的楊正芳屬於侄子輩兒的,湖廣總兵許成名來了都得叫兄長。
本來侯良柱對劉承宗也有心有輕視,畢竟有康寧府馮雙禮率軍下山,結果在成都府附近被龍在田輕易擊潰的戰績在前。
但此時他跟祖大樂取得聯絡,知曉楊正芳率鎮筸兵在渭河北岸敗績,整個軍隊都被打散了,一時間侯良柱心裡也犯嘀咕。
侯良柱心說:平定奢安,那鎮筸苗子在川貴戰場上橫行無忌,前隊傷斃、後隊跟繼,勇猛非凡;遼東騎兵也是馬戰無對的天下勁旅,怎麼列陣而戰,反倒被劉承宗正面擊敗?
他不知道祖寬上戰場先搶劫的事兒,祖大樂也不說,只說祖寬率騎兵衝陣,結果被亂槍打死。
侯良柱本身又是經驗非凡的老將,稍一琢磨,就自個兒腦補了一出兩軍正面交戰,一點兒意外都沒有,元帥軍在會戰中硬碰硬把湖廣聯軍車翻的戰役。
老將軍尋思,這西北韃子這麼兇呢?
肯定是地形的事兒,關中平原太平了,沒給鎮筸兵表現的機會,輸在地利上。
算了算了,我們四川軍也長於山地作戰,那咱就在山地據守險關,不出去跟他們浪戰了。
侯良柱選擇了更為穩妥的戰術,順便還給龍在田、左良玉他們傳信,警告他們來自西北的元帥軍很厲害,已經把湖廣軍做掉了,建議他們等劉承宗包圍西安府城,再合圍上去一塊打。
這也跟侯良柱的個人經歷有關。
當年平定奢安之亂,侯良柱與許成名同奢崇明、安邦彥十餘萬軍隊對峙,侯良柱趁早霧迫近,嚇得敵軍潰逃,許成名從山上殺出,一戰斬殺奢崇明、安邦彥,單是俘虜就有數千。
當年許成名還是貴州總兵,戰後四川巡撫上表述功沒提許成名等貴州將領,許成名便上表爭功,說奢崇明還沒死,五府總督朱燮元偏袒貴州諸將。
後來被四川官員彈劾,朱燮元上疏申辯,極力請辭,崇禎爺就極力挽留。
他倆挺好,但平定奢安之亂的諸將賞格不了了之。
侯老爺子差點氣死,後來跟朱燮元天天罵架,不聽他的,最後被解職了。
直到去年,朝廷才錄了平定奢安之亂的功勳,給侯良柱一個四川總兵官。
這會又蹦出來個總督陳奇瑜,侯良柱吃過爭功的虧,所以本來就不想出大力,人家陳總督肯定有陳總督想要提拔的人,這功勳落不到咱們四川諸將頭上。
除非西安府城被打了,咱四川軍過去解圍,在城下露個大臉,否則咱跑過去跟強敵打生打死,最後沒個功績,圖了個什麼?
別的不說,皇上可是還沒給摔死的鄧玘敘功呢。
陳總督目前又是失聯狀態,淌這渾水乾啥?
陳奇瑜還真不是想失聯,他從西安府城派出去十幾股信使了,而且都是有才幹的好手。
因為他根本不敢寫信,生怕戰略戰術被劉承宗截住,所以用的都是信物加口信,這種事不是好手幹不了。
偏偏使者都石沉大海,就沒一個能把口信送到。
實際上別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