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擴吧。”劉獅子說得輕描淡寫:“別光擴火器,鑄炮廠、刀劍廠、甲冑廠,還有做棉衣皮衣的被服廠,全部都擴,需要招募多少人、多少銀兩?”
這下倒是把興沖沖的師成我嚇住了,欲言又止道:“大,大帥?”
他以為劉承宗在說反話。
卻沒想到劉承宗混不在意:“怎麼了,需要多少人,多少銀兩?”
“要是都按這個規模擴,至少需要再招一千六百個大小工,而且做被服的在百工局,那邊也得再招四百人,按兩千算,每年工食花費要多兩萬一千九百兩。”
“而且規模都翻倍,自己的鐵廠產量就又不夠用了,河湟倒是能購置,但成本畢竟比帥府自家鐵廠要高,每年恐怕單單開支就要增加六萬兩。”
師成我算完,頓了頓,勸說道:“這個,大帥,要不還是一步一步來?”
劉承宗仔細思索片刻,輕輕嘆了口氣,還是搖頭道:“別一步一步來了,就全面擴建吧,還是要培養更多熟練匠人,這套管理體系也要繼續進步。”
每年增加六萬兩的開支不算少,甚至對元帥府不穩定的財力來說,非常危險。
因為他們的收入多,開支也大,如今帥府十三個營的軍隊,有七個是既發糧又發餉的戰兵營。
單單這份軍餉,每年就是三十餘萬兩。
而他們在河湟的賦稅政策是均糧買賦,帥府依官價買入糧食,要維持信用必然要以一個平價來購入,至少每石一兩,這能為他們籌集到大量糧草,但同樣也要暫時性的投入大量銀兩。
哪怕說從市場投入大量商品,比如百工局的貨物,亦或鹽,再把白銀收回來,那也需要帥府能拿得出白銀才行。
總不能等百姓打上來糧食,劉承宗腆著個大臉給百姓打欠條嘛。
但從另一方面來說,劉承宗又認為冒這個險是值得的,因為他們寶貴的發展時間不多了。
如果一切都按照父親所預料的事態發展,隨榆林、寧夏等地的邊軍騰出手來,義軍在中原的發展將陷入低潮,劉承宗和大明朝廷的第二次戰爭就要開始了。
到那個時候,他不知道自己還有沒有機會迎來短期和平。
“兵工廠的匠人不僅僅為了現在,也去蘭州,去漢中,去西安。”
劉承宗道:“他們是將來軍工的種子,一旦戰端再起,再停下可就難了,我們不可能一直指望軍器從新城往蘭州、甚至往西安運送,到時候一定會抽調人手建立新的兵工廠。”
師成我也是跟著打過仗的,走過的地方也多,能理解劉承宗的話,聞言跟著點頭,慎重道:“既然大帥已經決定,那我回去就著手招募工匠……對了大帥,還有個好訊息。”
“嗯,怎麼了?”
“水車雖然對軍器製造用處不大,但百工局用上了,百工局各行匠首均出身平涼,是王府大匠,他們用過也做過很多車機。”
師成我道:“這次大帥讓做水機,他們先作了全套生產棉布的機器,從脫籽機、軋花機、彈棉機、三錠紡紗機一直到棉布織機,不過這些東西百工局用處不大。”
這在劉承宗意料之中,他表情非常平淡的點頭道:“不過他們做出來也是好事,可以推廣給河湟五鎮,各鄉保都可以做這些織機,棉布也可以由官府收購。”
在未來幾年裡,棉布織機就算進步再大,對劉獅子來說也沒太大意義。
他根本就沒那麼多棉花。
師成我點點頭,緊跟著就擺手道:“不光這個,這個對河湟用處不大,但他們先還做出紡絨線的六錠紡車,隨後又造出十二錠大紡車,畜力水力都行,能紡駝絨和山羊絨,六個婦人六個時辰,能紡十六斤毛紗。”
“十六斤?”
劉承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