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四百一十三章 川北災難

的舉人只有四個、秀才九十二個。

就這麼說吧,但凡沒跑的,那都有沒辦法跑的原因。

有的家裡有不宜遠行的老人、或者自己本身就是老人,仗打起來沒辦法往蘭州逃難,就攜家帶口躲到山上。

還有些躲進山裡的,是對局勢估計錯誤的迷糊蛋。

再有就是兩種,有四十七個秀才是窮苦出身,屬於聽天由命;還有二十四個則是出身跟劉獅子差不多,留下作為代表,幫鄉親父老跟劉賊請命。

尤其後邊這二十四個人,行為模式是驚人的相同,都是早在劉承宗率軍挺進河湟佔據西寧衛,他們就在鄉里提議捐資修堡,河湟大戰護著鄉鄰進堡避難,甚至不少人都做好了只要被搶掠就決一死戰的打算。

結果元帥府的軍隊壓根沒搭理他們,打完五鎮聯軍就把河湟傳檄而定了,他們蹲在堡裡不知如何是好,劉承運就把痘醫派過來,先是讓他們出堡,百姓不出,就把痘醫放進堡裡。

一點點試探著,他們就又回家種地。

即便到現在,這些人留下的原因各有不同,但相同的是跟元帥府都沒有多少互信基礎,人們都很合作,在各鄉保當個農學博士、有事了作為鄉里代表,這沒問題;但要說元帥府要啟用他們做官,他們就得逃到山裡去。

劉承運從來不逼他們,儘管他不是秀才,卻在身邊守著秀才和舉人,他了解這種的心態。

有功名在身的秀才舉人,可能有不聰明的、有不識時務的、有運氣不好的,但絕對沒有傻子。

百姓遇到個兵災旱災,跟著起兵賣命屬於改變命運,最壞的情況是丟了命;哪怕失敗了,只要能保住命,撐死被官府攢裡並甲,過的日子還和以前一樣,沒準還能分個地。

功名在身的,不怕一時落魄,只求有口飯吃渾天度日,沒走到絕路上,很少會有人會去求虛無縹緲的富貴,想的都是穩穩當當熬過去,等局勢穩定。

熬過去,秀才還是秀才,舉人還是舉人,知識就是力量。

突然竄出來幾個蘭州的舉人和秀才,說要投奔元帥府……也就只有草寇出身的首領才會信了這種鬼話。

只不過車才說他是山西樊家山樊將軍的同鄉,承運覺得把他們看嚴實點擱到新城也沒事,反正他二哥戒心一向很強,就連邊軍頭子楊耀王文秀投奔,還得問上一句驍將宋守真呢。

別管有啥小伎倆,承運相信這幾個舉子秀才耍心眼子不是他二哥對手。

相反是送過來,還能看一出好戲呢。

這齣好戲就在於,車才口中所說這個樊三郎將軍,是個男的,援遼邊軍老兵,胳膊比車才腿粗,開百斤強弓一個打八個那種。

見面倆人都傻眼了。

車才是聽說元帥府有個樊三郎將軍,他想找的也是樊家山的樊三郎,卻沒想到見到的是杜巧兒;杜巧兒以為是樊家山還有活口,卻沒料到見了面,居然是二姐做了三天妾的車老爺。

他鄉遇故知,本就是很值得開心的事,更何況兩個相鄰村莊的倖存者在遙遠的青海相逢。

儘管樊三郎過去僅僅和車才見過一面,車才也只做過她三天姐夫,但當年車老爺對樊三郎一家都很好,災荒年景里納個樂戶女兒為妾,還專門做了妝花通袖袍。

在那三天裡,鄰村的車老爺是她們一家的希望。

樊三郎一再吩咐護兵好好照顧車秀才,甚至心裡都做了準備,如果車才要求官,她可以幫忙給劉承宗說句好話。

但聽說車才過來是為了見劉承宗,她的熱情就少了幾分。

車才明顯是來辦事的,能驅動一個山西的秀才、不遠千里跑到青海,還能護著他安然無恙的事,樊三郎並不認為自己該在這種事上開口說話。

劉承宗倒是對這種事無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