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和繁重的勞動,因此都沉浸在無比幸福的歡樂之中。平時捨不得穿的新衣穿在了身上,平日裡捨不得吃的美味佳餚也端上了餐桌,整個人間大地顯現出在一派祥和、溫馨、歡樂愉快的氣氛中,春節裡的山山水水,一草一木都顯示出平時裡看不到的靈氣,人們尊重自然,尊重神靈,猶如一個萬物同樂的勝境。
從農曆臘月二十三日祭灶開始,人們就加快了步入春節的步伐,準備著各種年貨,並把各路神仙和死去的祖先亡靈請在家裡,供在堂前,共同度過這喜慶的節日,直到大年三十、春節達到高潮,這是辭舊迎新的時刻,大地的上空鞭炮聲震耳欲聾,連綿不斷的鞭炮驅走往日的邪惡與晦氣,要迎來美好與吉祥,年三十晚上,家家戶戶紮上紙糊的燈籠,裡面點上蠟燭,拉倒十幾米高的樹枝上或竹竿上,這叫拉天燈,看誰家的天燈拉的最高。因為年三十沒有月光,是個漆黑的日子,誰家的天燈最高最亮,誰家就能把黑暗驅走,迎來光明,迎來好運,並能把妖魔鬼怪邪惡的東西趕跑。院子裡拉著明晃晃的天燈,屋子裡的人在守年夜,也就是熬夜,有的睡一會就早早起床,有的人家根本不睡,等著初一搶年飯,因為初一早晨這頓餃子誰家吃的最早,鞭炮放的最早,誰家是全村第一迎來好運和財福的人家,所以,人們都爭先恐後搶奪第一頓年飯的時間。以前,因為沒有電燈,沒有鐘錶,許多人家,尤其是有幾個童年的姑娘們,都會在除夕夜前半夜就起了床,為了就是趕這個第一頓飯的時間,如今有了電燈,有了鐘錶,人們也不在院裡拉天燈了,也不會起的那麼早了。
大年初一這一天,春節的氣氛達到了高潮,尤其是農村人過年比城裡人過年熱鬧的多,快活的多。這一天,天還沒亮,人們起床後先是洗手洗臉,之後就是在各路神靈和祖先的牌位前焚香、磕頭、上供。在院子裡放鞭炮,在廚房裡煮餃子,併到村裡的土地爺廟裡和井邊的龍王爺上香磕頭。吃過水餃後,人們就開始紛紛走出家門,年老的人在家裡守著神仙和祖先的牌位,等進門的人和鄰居來磕頭,老年人拿出好吃的核桃,糖果和香菸打發來磕頭的隊伍,年輕的晚輩的人都三三兩兩或成群結隊組成拜年磕頭的隊伍挨家挨戶去拜年,先是到有家廟和祠堂的地方去拜年,隨後是到各家各戶給老年人拜年,人們走街串戶,大街小巷一個不拉的進行拜年,拜完本村再去鄰村樂此不疲,一直延續到中午的十二點以前,人們磕完了頭便帶著疲憊的身子回家吃團圓飯,全家人聚在一起,美味佳餚飽餐大飲一番,疲勞的人便去休息,不疲勞的人便尋伴聚眾去玩自己的麻將與撲克。春節期間的晚上,多數人都呆在麻將桌邊上,過了初一的午飯,氣氛開始逐漸淡了下來,從初二到初十,是人們走親訪友的時間,走親訪友的人帶著禮品去串門,在家的老年人等著接待自己的客人,有的家庭從初二到初十,客人一直不斷,今天是自己的兒女門婿,明天是姑姑、表叔、後天是姑爺舅爺,越是來的晚的越是老輩的,不太親近的親戚。走親戚既是一種禮節也是一種交流,和親情的保持延續,更是一種休閒和娛樂。它是聯結人們親戚友誼的紐帶橋樑,許多老親戚若沒有春節期間的拜訪就會失去聯絡,就會斷親。
這樣的情景持續了十幾天,之後,年味便冷了下來,溫度也降了許多,似乎春節已經遠離,可是過了正月十三,又迎來一次高潮,人們又開始準備過十五,在中國人的眼裡,正月十五是個小年,十五不過,春節算沒有過完,正月十五還要吃元宵吃餃子,放鞭炮,還要給神靈和祖先燒香,磕頭,上供,焚紙錢,正月十五這一天,也非常熱鬧,人們都不幹活,整天消遣、串門、玩樂,到了十五的晚上,春節的氣氛又一次達到了高潮,中老年人在一起拉家常,玩牌。
年幼的小姑娘們卻開始了他們的娛樂,六七個小姑娘聚在一起熬夜,她們用不同顏色的紙和蘆葦秸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