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7部分

了現場,同陝西省委一起在西安人民大廈召

集有關人員研究建館問題。要求設計人員在一週內把初步的設計方案拿出來由自己

帶回北京向國務院彙報,同時讓考古隊進一步落實一號俑坑的口周邊界和內部陶俑

的分佈情況,為博物館的基建工程提供確切的資料。

1976 年元月,修建秦俑館遺址展覽大廳的人員陸續進入工地開始施工。

這時一號坑出土的陶俑、陶馬,全部用土重新掩埋起來,以確保基建過程中文

物的安全。

瑰寶得來又被盜

1976 年春節過後的第二天下午,留在工地值班的考古隊長袁仲一,獨自一人

向秦始皇陵園走去。他和他的同伴經過一年多的辛勞,終於使這支地下大軍走向了

人間。在以考古為職業的袁仲一看來,這無疑是最輝煌的業績。

儘管他曾不止一次地失去了春節同家人團聚的機會,但心中依然感到愜意和快

活。

在陵園無目的地走著,考古職業的習慣使他對周圍的一切分外專注。太陽就要

落山了,空曠的陵區被夕陽的餘輝染成一片桔黃。在距秦陵封土約100 多米的斷崖

上,他停住腳步向遠處的驪山望去。驪山在晚霞的映照中,越發顯出它的壯麗與秀

美,當他轉身返回時,眼前顯過一個燦爛的亮點。他一驚,“這是什麼?!”隨著

腦際閃過的問號,俯下身來仔細地觀察著斷崖土層中那個指甲蓋大小的放光的東西,

職業的敏感,使他立即意識到這可能是一件文物。

事實很快證實了他的預見,當這個閃光的東西被完全清出土層時,他驚呆了,

這是一件不可多得的珍貴文物——秦代樂府鍾。該鐘為青銅所鑄,凸出地表的那個

閃光的亮點便是鐘的鼻鈕。它通高13。3 厘米,兩銑間7。2 厘米,鼓間5。8 厘米,

舞廣為6 ×4。8 厘米。鐘的鉦部和鼓部為錯金蟠螭紋,篆間及鍾帶為錯金流雲紋,

花紋細密而清晰,豪華典雅,雖在地下埋藏了2000 多年,出土後金銀花紋依然清

晰完整,充分體現了當時冶金工藝發展的高度。更為重要的是,在鍾鈕的一側發現

刻有小篆字型“樂府”二字。這兩個字的發現,意義遠遠大於實物的本身,它使後

人透過欣賞其冶金工藝的表層,解開了千百年來史學家和音樂家爭論不休的歷史之

謎——樂府是皇家慶典和祭祀時管音樂的官署,無論是慶典還是祭祀,飲酒與奏樂

往往一起進行。公元前279 年,秦趙澠池相會,意在講好修和。酒宴開始後,秦昭

王向身旁的侍衛魏冉使了個眼色,魏冉心領神會,立即捧上一張瑟來。秦昭王對趙

王說:“聽說趙王通曉音律,這裡有寶瑟一張,請您彈奏一曲,敬希勿辭。”趙王

明知這是秦王故意羞辱自己,但又找不到理由推辭。

正在為難之際,隨趙王來的藺相如在一旁勸道:“秦王既不嫌棄,大王您就彈

奏一曲,這有何妨?”趙王白了藺相如一眼,只得怏怏不樂地接過瑟來,勉強地彈

奏一曲。

秦王見趙王受辱而羞紅了臉,越發得意地說:“趙國始祖烈侯就很會彈琴,今

日聽了趙王演奏,果然是得祖輩家傳。”隨後轉身對魏冉道:“可告御史,將今日

之事,記入史冊。”秦國御史前來,執筆取簡,邊寫邊高聲朗誦:“秦昭王28 年

秋月吉日,秦王與趙王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