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就是過的那麼快,臨近寒冬臘月,經過了後面的幾場考試,我都是穩站初三年級第一,班級第一。
“而我的日常就是看書背書刷卷子,偶爾跟同學講解一下難題,有時候也會被老師給提起來回答問題,偶爾也會被抓壯丁,向大家講述一下我的學習經驗和方法,這種彭博的學術氣氛也是我喜歡的,在這種環境中,學生們的心裡就一個目標,努力學,盡力去學,都想給自己博一個未來。”
“大家也更理解古人說的少壯不努力,老大徒傷悲。”
“尤其是80年代的我們,生活在偏遠城鎮,農村的孩子,從小就嚐遍了生活的苦,也更加急迫的想要擺脫這種生活。想要改變這種家庭的困苦,想為自己的父母承擔起那一負責任,能夠幫忙減輕家裡的負擔。希望自己以後會越來越好,讓自己的後代不會再經歷自己所經歷的苦難貧窮,都想要給自己的家庭,明天未來拼一個結果。”
“這就是這個階段的學生們心裡的想法,同時我也會潛默移化給他們傳輸一些社會的知識,讓他們對於這個世界會有一個更清晰的認知,瞭解。”
“學生的世界其實很簡單,除了學習就是學習。”
“但是由於地域的不同,教育程度的很大區別下,很多人都只學會了死讀書,出了校園進了社會,就像小白兔進了狼群一樣,被啃食的只剩下殘渣殘骨,留給自己的就是血的教訓,只剩下滿身的傷疤。”
“為什麼好多的有權有勢的人都想要把孩子送去私人學校?難道他們是傻嗎?每年都要交那麼貴的學費,就為了讓孩子能有個好的學習環境。”
“錯,大錯特錯,如果只是為了學業的話,哪裡不可以學?”
“是裡面的教學質量的不同,和裡面關係的不同。”
“這些家庭條件好的孩子,從小就學會耳目渲染,就在父輩的影響下,能更加的早熟,學會衡量利弊。在去到一個相同等級的學校時,他們不止是在學習知識,積累人脈,也是在父輩的基礎上增加自己未來的底牌。
而有些時候,偏遠的農村由於資訊接觸較貧瘠,他們接收到的資訊和他們的認知,有學校裡面老師的教導,也有父母的言傳身教。讓他們從小就接受了一個資訊:就是努力讀書,做到成績優秀。”
“但他們沒有交給自己孩子的是:不是每個孩子都是天才,也不是每個人未來都會成功成為人上人。家長想的是孩子以後能夠有個好的大學,未來能夠有份好的工作,成家立業生子,但想象很美好,現實很殘酷。”
“但是這份很普通的期望,困住了很多人的一生,想要實現這一份願望,是真的很難。”
“父母不只是我們的引導人,更是我們的良師益友,很多時候不是說你只要給我吃飽穿暖就可以了,在我們還是懵懂的時候,對這個世界還沒有過清晰的認知的時候,在黑暗還沒有降臨到我們身上的時候,我們能學到懂得的就是從書本上或者是從親朋好友身上能學到這些東西。”
“我們不是生而自知,我們需要有人教導我們該怎麼做,該怎麼懂得保護自己?什麼事情不能去做,什麼事情該怎麼去做?當發生了什麼事情的時候,如何去自救或者是最大程度的去做補救?把傷害減輕到最低。”
“很多時候家長都忽略了一個問題:就是學生的心理問題。”
“學生時代,我們的世界還是比較簡單,人也比較單純,沒有想的那麼複雜。往往是這種單純,在出現一些超出界限的事情時,會輕而易舉的毀了我們,打破我們的心理極限。
說白了,其實就是沒有一個強大的內心,作為一個支撐力。
任何一個學生,不管是學習好還是學習差的,都應該每個階段能夠有一些心理的教程,來為他們引導和疏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