宗主國的大軍即將到達,朝鮮李氏王朝與東學黨軍都認識到了一個問題。
如果大清軍隊在鎮壓了農民起義之後賴在朝鮮不走,朝鮮不但要養起這支軍隊,還將喪失僅有的主權。
對李氏王朝來說,這意味著被大清控制。
對東學黨軍來說,這意味著徹底喪失取勝的希望。
內戰打下去,獲利的不是交戰雙方,而是遠道而來的大清。
結果就是,葉志超率領的淮軍剛在牙山登陸,朝鮮王朝就與東學黨軍開始談判,並且在短短數日之內達成了“全州和議”。按照約定,東學黨軍撤出全州,在控制的五十三個郡縣設定執綱所,管理當地事務。
沒等大清軍隊參戰,朝鮮內戰就結束了。
只是,朝鮮戰爭並沒結束。
在李鴻章派大清軍隊入朝的時候,日本以保護僑民和使館為由,已經派遣七百名日軍在仁川登陸。
這下,朝鮮局勢變得格外複雜了。
雖然李鴻章竭力避免與日本開戰,主動提出雙方共同撤兵,但是伊藤博文根本沒有理會李鴻章。
日軍好不容易登陸朝鮮,絕對不會輕易撤出。
接下來的一個月之內,大清、日本與朝鮮一直在進行外交磋商,李鴻章顯得很急切,卻沒有收到任何實質成果。
當時,大清與日本在誰先撤兵的問題上糾纏不清,雙方都不願意做出讓步。
談判期間,伊藤博文正面臨不信任彈劾,因此表現得極為強硬,不但不答應撤兵,還在談判期間陸續向朝鮮增兵。
雖然英法俄美等國出面調停,但是朝鮮牽涉到列強利益,調停並無結果。
七月二十三日,日軍以保護使館為由,突然襲擊漢城,挾持朝鮮高宗與閔妃。
兩天之後,日軍在未經宣戰的情況下,突然襲擊了停在豐島海面上的大清運兵船,大清與日本的戰爭爆發了。
訊息傳回來的時候,馮承乾已經回到膠州灣。
雖然馮承乾一直在留意朝鮮局勢,知道東學道起義事件不會這麼簡單的平息,但是一個多月裡,他的主要工作是規劃青島海軍基地的建設工作,並沒有花太多的精力去關注朝鮮的事情。
里希特霍芬找上門來的時候,馮承乾正在與提爾皮茨商議軍港該如何佈局。
“這麼快就打起來了?”提爾皮茨顯得有點驚訝,因為就他所知,大清的北洋艦隊還沒有完成備戰準備呢。
“日本挑起戰爭,由不得大清。”里希特霍芬嘆了口氣,說道,“李鴻章已經給葉志超下了命令,全力於日軍作戰。只是大清在朝鮮的兵力遠不如日本,而且士氣低彌,恐怕很快就會戰敗。”
“不是恐怕,而是肯定。”
“伯爵這麼肯定?”
馮承乾點了點頭,說道:“以大清軍隊的戰鬥力,能在鴨綠江南面呆上兩個月就非常不錯了。”
“如果大清在兩個月內戰敗,那麼……”
“大清不會這麼快戰敗,日本陸軍再能打,也沒有足夠的兵力去攻打大清本土,最多在朝鮮鬧鬧事。再說了,朝鮮的局勢沒有這麼簡單。日本利用東學黨事件出兵朝鮮,首先需要考慮的是如何控制朝鮮,而不是以朝鮮為跳板攻打大清,因此在擊敗入朝清軍後,日軍不會急於北上。”
“伯爵的意思是……”
“關鍵在海洋戰場上,要等到北洋水師戰敗,李鴻章才能認識到,他已經輸掉了這場做夢也不會輸的戰爭。”
里希特霍芬若有所思的點了點頭,似乎明白了馮承乾的意思。
“李鴻章有提出別的要求嗎?”
“大清肯定會採購更多的軍火,不過這些事情都不用伯爵操心,按照協議辦就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