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236部分

場與大陸戰場,中**隊在其他地方確實無所作為。

來自德意志第二帝國的壓力,讓馮承乾也不得不考慮開闢新戰場。

從某種意義上講,中**隊開闢新戰場,最大的獲益者就是德意志第二帝國。

與中國相比,雖然德意志第二帝國在工業生產效率、科學技術等方面遙遙領先,但是德意志第二帝國有兩個非常大的缺陷,即缺乏足夠多的勞動力、本土資源匱乏。即便把佔領區算上,德意志第二帝國的可支配人口總共也不到兩億,而實際可支配勞動力則只有四千萬左右,這兩個數字均不到中國的一半。資源方面,德意志第二帝國本土只有煤炭的儲量能夠滿足戰爭需求,鐵礦石可以透過瑞典獲取,其他的資源幾乎多需要進口,或者需要從佔領區內獲取。顯然,中國基本上不存在資源緊缺的問題,除了天然橡膠等部分資源之外,其他的都能在國內獲取,而且產量足以滿足戰爭需求。

受此影響,德意志第二帝國的戰爭潛力遠不如中國。

事實上,在大戰爆發後,德意志第二帝國與中國的差距就體現了出來,特別是在德意志第二帝國開始向中國提供各種各樣的先進工業技術,幫助中國提高工業生產效率之後,中國的戰爭實力已經大幅度超越了德意志第二帝國。

問題是,打到一九四二年,德意志第二帝國遭受的損失比中國大得多。

根據德意志第二帝國的官方資料,在戰爭的最初兩年裡,德軍的傷亡總數高達一百三十七萬,而中**隊的同期傷亡總數不到四十萬。資源消耗方面,德意志第二帝國也是中國的兩倍以上。

可以說,德意志第二帝國已經在這場戰爭中拼盡了全力。

相反,中國卻仍然處在爆發狀態之中。

如此一來,中國開闢新戰線,最直接的好處就是減輕了德意志第二帝國的戰爭壓力,讓德意志第二帝國獲得了喘息機會。

當然,看待這個問題,必須有足夠長遠的眼光。

早在一九四一年底,馮承乾就提出,不要指望在一九四五年之前擊敗美國,哪怕英國與紅俄都在一九四五年之前戰敗,只要美國本土還沒有遭到大規模打擊,美國就不可能在這個時候投降。

對此,其他領導人也有非常清楚的認識。

這下,問題就來了。

如果戰爭拖到一九四五年之後,德意志第二帝國很有可能堅持不到勝利的那一天,甚至會在此之前戰敗。

原因很簡單,拖到一九四五年,德意志第二帝國遭受的損失、付出的代價將超過其最大承受能力。也許,德意志第二帝國不會戰敗,但是也不會在戰爭中做出更多的貢獻,剩下的就只能靠中國了。

顯然,沒有了德意志第二帝國,中國也很難打贏這場戰爭,至少難以取得真正的勝利。

為此,就得想辦法減輕德意志第二帝國的戰爭壓力,而最有效的辦法,就是儘快開闢新戰場。

攻打澳洲大陸,也算得上是開闢新戰場。

只要美國不肯放棄澳洲,就肯定會在這裡投入重兵,也就能牽制美軍,同時大量消耗美國的戰爭資源。如果美國決定放棄澳洲,那麼中**隊在攻佔了澳洲大陸之後,肯定有能力攻打夏威夷群島,讓美軍不得不花費更大的力氣來加強夏威夷群島的防禦部署,爭取在這裡頂住中國的戰略進攻。

當然,這早就是中**隊在太平洋戰場上的既定戰略了。

關鍵是,僅僅攻打澳洲大陸,並不足以減輕德意志第二帝國的戰爭負擔,畢竟澳洲大陸離德意志第二帝國太遠了,而且在這裡作戰的只有美軍,英國與紅俄都不會受到影響,至少不會受到直接影響。

如此一來,就需要選擇一處新的戰場。

顯然,不管是從軍事上、還是從政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