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237部分

中國取代德意志第二帝國,絕對不是一件事情、或者說不可能一蹴而就。除了需要在國力上超越德意志第二帝國之外,中國還得在國際影響力上超越德意志第二帝國,甚至得取代歐洲成為世界中心。

為此,中國需要做很多事情。

比如,控制印度洋。

目光稍微放長遠一點就能發現,在這場世界大戰結束之後,印度洋肯定會取代大西洋成為“世界的中心海洋”。道理很簡單,之前的強國主要分佈在大西洋兩岸,因此大西洋是世界的中心海洋,此後的世界強國則在歐亞大陸兩端,而印度洋正是這些強國海上航線的必經之路。很明顯,只要同盟國打贏了這場戰爭,太平洋將由中國控制,大西洋則是德意志第二帝國的後院,只有印度洋處在中德之間。如此一來,誰控制了印度洋、以及印度洋周邊沿岸地區,誰就能主導世界秩序。

從這個角度就能看出印度有多麼重要的戰略價值了。

在控制印度之後,中國不但能夠獲得印度洋的制海權,向北能控制中亞、向西能夠進軍海灣與中東地區,往西南則是非洲大陸。此外,還等同於把中國的本土防衛圈向印度洋方向推進了數千公里。

可以說,只要佔領了印度,德意志第二帝國就別想在戰後跟中國爭奪世界霸權。

顯然,德意志第二帝國當局對此也有極為清楚的認識,因此也希望能夠成為印度的所有者。

只是,德意志第二帝國暫時沒有能力進軍印度。

對中國來說,這是一個千載難逢的機會。!。

第二百三十章 進軍印度洋

訂下進軍印度的戰略方案並不難,難在如何實施。

雖然吳鐵生提出,在掃dàng中亞之後,首先攻佔由英國控制的阿富汗,再從阿富汗南下進攻印度,但是連吳鐵生自己都認為,這只是輔助進攻線路,根本不可能指望從中亞南下的軍隊能夠佔領整個印度。

攻佔印度全境需要投入數百萬兵力,而為這些部隊提供保障,就是最大的難題。

顯然,只有海運才能解決這個難題。

為此,首先就得奪取印度洋的制海權,打通海上航線,然後還得組織一支規模足夠大的運輸船隊。

相對而言,奪取制海權是最為簡單的工作。

英國皇家海軍在印度只部署了一支近海艦隊,主力是幾艘在一戰期間建造的內河炮艦與一些輕巡洋艦,數量最多的則是排水量在一千噸以內的小型驅逐艦與護衛艦,此外還有一些快艇與魚雷艇。

顯然,這根本算不上是艦隊。

此外,在蘇伊士運河被德意聯軍攻佔後,從英國本土到印度的航線受阻,船隊只能繞過好望角進入印度洋,運輸效率大大降低,因此英國皇家海軍的印度艦隊再也沒有獲得足夠的補給,一直處於半癱瘓狀態。

對中國海軍來說,擊敗一支這樣的艦隊,根本沒有任何挑戰xìng可言。

當時,馮承乾認為,最多隻需要出動一艘艦隊航母,再加上一些巡洋艦,就能奪取印度洋的制海權。隨後。李向龍提出了建議,考慮到英國部署在印度的岸基戰鬥機,把艦隊航母增加到兩艘。

事實上,這也沒有多大影響。

雖然在倫內爾島海戰中,第一戰鬥艦隊有兩艘艦隊航母受創,而且“秦始皇”號的損傷情況較為嚴重,但是剩下的三艘艦隊航母。足以控制住西南太平洋,沒有必要繼續向西南太平洋增派艦隊航母。

別忘了,已經有三艘“唐太宗”級建成,而且肯定能在幾個月內加入戰鬥序列。

也就是說,再過幾個月,中國海軍就能增加三艘艦隊航母,到時候“秦始皇”號與“魏武帝”號都將修復。也就有五艘艦隊航母可供分配。即便美國海軍的“企業”號在這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