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卻坐觀其成,心想著若是他們謀刺義父成功,孩兒就立馬起兵叛變,孩兒雖然沒有參與謀逆,但懷有野心異志,其心可誅,請義父降罪!”
跪在孫策身邊的周瑜目瞪口呆,原來說好的臺詞,怎麼會突然都不說了,全都改成實話實說了。
諸將皆怒視孫策,呂布早有心理準備,並未有多少憤怒,面沉似水,繼續問道:“我給你人馬,讓你奪下江東,對抗袁紹,以報父仇,你得我之助,橫掃江東,封為揚州將軍,正三品高官,我又許諾你封爵王侯,你在當朝的地位將遠超你父親孫堅、你先祖孫武,我待你不薄,你緣何如此對我!”
孫策痛哭流涕道:“孩兒本來一心順從義父的許諾,平定江東,消滅袁紹後,進取南洋,擴疆萬里,怎奈周瑜、程普、韓當、朱治等人屢次三番勸諫孩兒不可居於人下,要建立自己的基業,孩兒方才有些動搖,縱然如此,孩兒依然不敢起兵叛亂,程普等人見孩兒下不了決定,便派人到洛陽接回二弟孫權,讓他主持刺殺您的事宜,我本來阻攔,奈何周瑜勸我靜觀其變,我才沒有前來告訴義父,義父雄才大略,英明神武,提前偵知,轉危為安,化險為夷,這是大漢的萬幸。孩兒罪大滔天,還請義父降罪!”
周瑜心裡充滿了對孫策的失望,這個一生一世的好兄弟怎麼會出賣自己。
呂布是在用道術催眠孫策,間接離間孫策和周瑜兩人,這一對好基友聯手太可怕了,非要把他們拆開不可,不然江東始終是呂布心頭之患。
遙想歷史上孫策、周瑜的絕佳搭配,短短三年就橫掃江東,擊敗劉表,孫策若能活得跟孫權一樣高壽,三國曆史將會大變。
孫策雄姿英發,堪稱東漢末年的壓力山大,這個人稱獅兒難以爭鋒的小夥子,有一個腓力二世一般雄武的父親,也有著亞歷山大一樣的壯志雄心,但他卻沒有亞歷山大一樣的幸運,父親沒有給他留下一個強大的馬其頓供其揮霍,而他又是幸運的,他遇到了周瑜,這個和他一樣年少氣盛,而又才華卓著的江南雄鷹,幼獅和雛鷹的相會,雖沒有桃園煮酒的勝景,但那少年相托,寄劍天涯,鷹揚萬里的氣魄更令人神往,當公瑾立馬會稽城頭,當孫郎麾劍指向建業那一刻,歷史展現給每一個人的是一個年輕人的時代,彷彿預示著那份活力與張揚必將燃遍中原。三千兒郎掃平六郡,兩個年輕人用自己的英姿與激情證實著他們年輕的承諾,證實著一個霸王出世的神話!
可是這個國度的歷史註定不能為年輕所主宰,亞歷山大可以在格拉尼克河冒進,孫策卻逃不過庸人的暗箭,當週郎千里奔喪,哭倒在靈柩前,他失去的豈止是一位明主,一個摯友,更是一個江左男兒一生的承諾。霸業未成,奈何死乎;曲有誤,周郎顧,孫郎死,周郎曲何人顧。三江鏖兵,赤壁用火,縱使再多榮耀,也無法使周郎再展歡顏,偏安守土,一郡稱雄豈是公謹所望,只有會同那個意氣相投,英姿勃發的小霸王,開疆闊土,逐鹿中原,立馬洛陽城頭,敝睨天下英雄那才是周郎志願;二喬相伴,兄弟攜手,吹笛折柳,舉賦臨風才是公瑾的胸襟。但蒼茫三國,再無小霸王,縱有千般功業,亦難償心中所願。荊襄會獵,遍體鱗傷;劉備在側,勢如養虎;伯符,伯符,你可知吳已不是那個四夷賓服,震懾天下的江東霸王了,你以外事相寄,當知東吳但有開疆之功,必在周郎,而伯符又怎曾知曉,沒有了伯符的公謹,早已不是那個意氣風發的江左雄鷹了!
終於,周瑜還是因為憂勞與箭傷早早退出了歷史舞臺,雖然之後的吳國依然在發展著,但明顯已經沒有了逐鹿中原的野望,也看不到問鼎中原的雄心,後來的魯肅、呂蒙、陸遜雖然都是三國中傑出的人物,但東吳的攻勢與擴張完全變成了防守與偏安。這隻曾經威震天下的江東猛虎伴隨著周瑜的死走向了沉寂,在蕭瑟的江南夜雨中舔舐著那莫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