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有司馬光依然搖頭,道:“以紙為錢,與布為錢,又有何區別?只恐重蹈王莽覆轍。”
“司馬公此言差矣!”韓維聽到司馬光拿他與王莽相比,臉色不由沉了下來,高聲辯道:“交鈔只需有銅錢為本,可以用來交稅,且能抑制盜印,百姓自然信任樂用。豈能言與王莽同?”
“只恐公用意雖佳,終敗國事!”無論韓維說得交鈔如何有百利而無一弊,司馬光始終相信天下沒有這般輕易的事情。只不過,他心中雖然有強烈的不安,但是卻怎麼也想不出來究竟是為什麼,只是隱隱感覺這後面,存在著一個巨大的隱患。
“司馬公若以為不妥,當說出道理,在座皆是朝中大臣,非三歲小兒,豈可危言聳聽?”呂惠卿在一旁用譏諷的口氣說道。
司馬光霍然起身,瞪視呂惠卿、韓維。韓維心中終不願與司馬光為敵,便將目光避開;呂惠卿卻是若無其事的迎視司馬光,眼中盡是嘲謔之意。司馬光強按心中怒火,指著呂惠卿、韓維,罵道:“他日壞國事者,必爾二人也!”
他的這句話,卻未免太過份了。韓維騰地站起,正要反唇相譏,卻見馮京向自己使了個眼色,他心中立時想起以前石越和自己說過的話來:“司馬君實性格剛直、嫉惡如仇,日後在朝中若有衝突,持國當相忍為國!”他暗暗吸了一口氣,強按捺住心中的怒火,向馮京點點頭,慢慢坐回位置上。
政事堂終於沒能就發行交鈔的問題達成一致。不僅僅是司馬光堅決反對,連馮京、吳充、王珪等人都顧慮良多,雖然韓維說的頭頭是道,但是畢竟這是一次前所未有的嘗試,沒有人願意承擔失敗的責任,也沒有人承擔得起失敗的責任。
然而大宋的財政困難卻並不會因為政事堂達不成一致而稍有遲緩。
既便是呂惠卿,都感覺到了府庫的捉襟見肘。
若是再想不出來好的辦法,便只餘下設法加稅一條路了。
政事堂在七天之內,就大宋的財政困難與發行交鈔的問題討論了四次。韓維對交鈔的發行方案進行一次又一次的完善,發行的數量也由東南諸路的二百萬貫修改為一百二十萬貫,川陝的一百萬貫降為八十萬貫,但是政事堂諸相卻始終無法達成一致。
政事堂中惟一流露出支援意向的,出乎韓維的意料,竟然是呂惠卿!
時間就這樣不知不覺地從政事堂的大門外溜走。
**********半個月後,陝西路安撫使司。
“陝西一路,自仁宗朝以來,百姓賦稅實際三倍於他路!”陝西路轉運使劉庠向石越發著牢騷,“各地繳納兩稅,都在本州本縣,惟有陝西一路,朝廷為了節省官府運輸開支,命令百姓支移,結果陝西各地的百姓居然要千里迢迢去延州、保安軍等處交納兩稅,否則便要交納‘道里腳錢’!什麼‘道里腳錢’!簡直是毫無‘道理’!”
“運使大人所言皆是實情。”接著劉庠的話的,是安撫使司參議豐稷,“自六月一日開徵夏稅以來,百姓便開始轉運於道,辛苦不堪,見者無不為之嘆息。”
“朝廷久久不批准本路實行驛政改革,本府亦無可奈何。本府昨日已經上表,請求朝廷准許,陝西路支移,上等戶不超過三百里,中等戶不超過二百里,下等戶不超過一百里。希望政事堂諸公能夠體察民情……”石越只能苦笑搖頭,宋朝夏稅自六月一日起徵,分為三限,每限一個月,至八月底結束。而陝西路百姓最為困苦,相比在本州本縣交納兩稅,他們的實際交稅額,是翻了整整五倍。如果能順利推行驛政馬車制度,再加石越的折衷措施,那麼陝西百姓的賦稅負擔,至少可以降低三倍!既便是石越的請求不被批准,只要驛政馬車制度完善,百姓們省下的運輸費用,也會相當的可觀。
“與其空等政事堂諸公決策,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