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336部分

,對四川也是重在控制而輕於治理。

四川本土未能形成強大的政治力量,歷代據蜀者中,除割據時間很短的焦縱是四川本地人外,其他據蜀者均系外地人。這是巴蜀政治史上的一個很獨特的現象。據蜀者並非蜀人,這就不可避免地要涉及一個與四川本地人之間的關係問題。

歷史上,每逢動盪之際,四川周圍即產生大量流民,湧入在當時相對比較安定的四川,尋找生存機會。流民數量往往很大,又多依其豪帥,結族而行,習於戰亂,顛沛流離中,組成武裝以自保,置身於異地他鄉,內部也比較團結。這些流民往往就成為據蜀者的一項可以利用的資源。大量流民的湧入,又不可避免地會與四川本地人產生矛盾,如何處理這種矛盾遂成為擺在歷代據蜀者面前的一個突出問題。

最早據蜀者為公孫述所建立的成家政權。公孫述本是關中扶風茂陵人,其主要追隨者有延岑、田戎、呂鮪、荊邯等。延岑本是南陽人,最初起兵漢中,又擁兵關西,先附南郡秦豐,後歸公孫述;田戎本是汝南人,最初起兵夷陵,也先附秦豐,後歸公孫述;呂鮪本是眾多的“關中豪傑”中的一位,像他這樣的“關中豪傑”,“往往擁眾以萬數,莫知所屬,多往歸(公孫)述。”公孫述的重要謀士荊邯本是扶鳳平陵人。川外士庶則是成家政權兵源的重要組成部分。史載荊邯建議公孫述出兵後,公孫述“欲悉發北軍屯士及山東客兵……。”可知“山東客兵”為其兵源的重要組成部分。這種主客關係在很大程度上制約著公孫述的戰略決策。公孫述本欲從荊邯之議,使延岑、田戎分出兩道,與漢中諸將合兵並勢,但“蜀人及其弟光以為不宜空國千里之外,決成敗於一舉,固爭之,述乃止。延岑、田戎亦數請兵立功,終疑不聽。”公孫述空有“西帝”之名,而未能出川以爭天下,雖有謀士規諫良策,卻不能付諸實施,這種主客矛盾造成的擎制當是其原因的一個方面。

東漢末,四川為劉焉、劉璋父子所據。劉焉本是江夏竟陵人,在黃巾起義後的紛亂局面中,以九卿之尊出任益州刺史。劉焉入川時,適值南陽、三輔流民數萬戶流入益州,劉焉“悉收以為眾,名曰‘東州兵’。”東州兵遂成為他在益州統治的基礎。劉焉入川后,“欲威刑以自尊大,乃佗(託)以他事,殺(益州)州中豪強十餘人。”於是,“士民皆怨。”劉焉統治期間,益州發生犍為太守任岐和校尉賈龍發動的叛亂。到了劉璋統治期間,情況更糟,“東州人侵暴為民患,不能禁制,”於是,“舊士頗有離怨。”此間又有中郎將趙韙“因人情不輯,乃陰結州中大姓,還共擊璋,蜀郡、廣漢、犍為皆反應。”這次叛亂波及頗大,東州人害怕被殺,於是同心協力,為劉璋死戰,才擊破叛軍。諸葛亮在隆中對時所言“劉璋黯弱”,不能輯撫主客矛盾是其主要表現之一。

取代劉璋據蜀的是劉備。劉備本是河北涿郡人,其重要謀士諸葛亮乃山東瑯琊人,武將關羽、張飛為河東人,趙雲為常山人,馬超為涼州人。劉備入川之初,在緩和主客矛盾方面採取了一些措施,注意吸納益州士人參入到蜀漢政權中來。不過,這時候的益州士人,既包括益州本土士人,也有早先追隨劉焉、劉璋父子入川的外籍士人。故蜀漢時期主客矛盾造成的消極影響較小,但也影響了諸葛亮的許多政策。

西晉末,四川又為李特所據。李特本巴氐人,東漢末遷於略陽北。齊萬年在關中起義時,略陽、天水等六郡百姓數萬家流離遷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