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筆劃算的交易。
透過南華的積極外交努力,原本可能引發東盟內部矛盾的事件得到了妥善解決。
隨後,王繼新便和美國大使見面,對兩地併入做了進一步商談。
經過談判後,南華付出的代價,則是答應可以用美元購買南華電池,並且在太空技術上進行合作。
美國的電池雖然借鑑南華技術有一定提高,但是比起南華生產的電池,不管是容量還是安全上都不夠。
況且這也是一門非常好的生意,用美元買,在轉手高價賣給其他國家。
美國的行動速度很快,新加坡的李耀光先到達新城,和王繼新聊了一下午才離開。
王繼新承諾,不會對新加坡官員進行大變動,在合併後,李耀光將成為新加坡市長。
沒幾天,新加坡便舉行了全民公投,當地民眾一聽是可以加入南華,以後他們就是南華人了,一個個都跑去投了贊成票。
最終,以96%的贊成票,新加坡決定加入南華共和國。
南華人口在新加坡加入後,直接突破了千萬大關。
剛剛合併,還沒等南華理清新加坡情況。
美國的大量訂單就發到了南華電池廠。
面對這種巨量訂單,南華電池廠經過彙報決定擴建。
招人現在倒是方便了,直接在新加坡進行招聘。
南華的待遇一時間也被所有人知曉,很多底層華人這才知道南華工廠的好福利。
在電池廠順利招聘擴建後,新城工業區的廠領導也坐不住了,一個個也想到新加坡招聘進行擴建計劃。
大量的申請到了馬琦手裡。
馬琦對於這些申請當即打回去大半,只同意了少部分廠家的擴建招聘。
在馬琦看來,很多工廠根本沒有擴建的必要,他可是知道族長的計劃。
一些低附加值的產業都會轉移出去,只在南華保留少量生產能力就行了。
現在要是一個個都擴建,未來轉移還有什麼必要。
只不過說起轉移產業鏈,馬琦就一臉無奈。
各國的動作實在太慢,這麼長時間了,都還在為了各自家族股份在內鬥。
哪怕他幾次催促都沒用,就連平整土地建設廠房這點事都做不好,馬琦都不知道族長的想法到底能不能實現。
在他看來,這些東南亞國家的人一個個都懶得不行,從派出去各國技術人員發回來的彙報得知。
這些當地派來學習的工人別說什麼操作規範了,那是想幹啥就幹啥,很難管理。
因為這些工廠的管理權是給到各國,所以他也不好太強硬。
面對派出去的技術人員抱怨,也只能安排滿一年就進行輪換。
工廠的申請被駁回,各廠的廠長很是失望,哪怕馬琦對此做了解釋他們也不服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