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是標準裝置,這些獨特設計都是許多前代產品所無法比擬的。
灰狼I型坦克,是天宇集團根據德國提供的技術,綜合考慮了本身的需要而研製出來的第二代主戰坦克。戰鬥全重將近20噸,乘員3人,炮塔正面裝甲厚度55毫米,車身裝甲厚度40毫米,最薄弱的後部也有20毫米,防護效果相當不錯。
這也是華軍目前主要配備的主戰坦克,屬於體系內的中型裝甲坦克,以優越的綜合實力排名而深受士兵和軍官的歡迎。比起幾乎是複製這德國設計的第一代灰狼I型,這一款明顯有著更為現今並且強大的屬性。
灰狼I型坦克裝備一門47毫米L/40加農炮,這是西線戰場威力最大的坦克炮。動力系統是一臺八缸汽油發動機,功率190馬力,公路最高時速40公里。
華軍一共有超過400輛灰狼II型坦克,並且全部裝備部隊,甚至許多都是直接從拖拉機廠裡開到戰場上的。灰狼II型坦克跟目前列強國家的同等型別產品相比,火力和防護都勝過一籌,只有動力稍遜。
高品質的發動機技術不是沒有,而是成本太高,軍部否決了這項採購預案,而是選擇價格低廉,而效能也還能夠接受的另一款發動機。
戰鬥還在僵持,**軍的指揮官很有頭腦,在衡南縣的東郊選擇了一處複雜的山林地段構築起了堅固的防禦工事。因為有著河流和陡峭的土坡,坦克部隊無法施展開來,單純憑藉著步兵的戰鬥力,進展緩慢。
華軍士兵都是受過嚴格訓練的正規軍人,但始終不是百戰餘生的老兵,無論是臨戰的心態還是實力發揮,都明顯收到了壓制。
南沙軍校也是一所地方性的院校,在人才招收上,遠遠比不上黃埔。缺乏一群素質優秀的中下級軍官,使得華軍在具體的戰術指揮上,明顯有著死板的痕跡。
只是憑藉著強大的裝備,將敵軍死死壓制在戰線裡面。經歷過郴州的大戰,華軍上下也算是受過戰火洗禮,無論軍心士氣,還是隊伍的魂魄,都在戰火之中凝聚了起來,開始有著強軍的影子。
對手也是最近幾年風頭正盛的**黨軍,悍不畏死的作戰風格,也在許多華軍軍人的心裡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哪怕是憎惡著這些人的愚昧和狂熱,但這種無畏的精神,依舊是值得欽佩。
負責對據守於複雜地形的敵軍進行攻擊的,是華軍的輕步兵排,他們彼此相隔著一定的距離,以分散的包圍圈,不斷將戰線向前推移。
輕步排由排部、2個機槍組和3個步兵班組成。排部有排長、排軍士、排無線電兵。機槍組由機槍手和助手組成,而步兵班則是由班長和2個步兵組構成,步兵組有組長、輕機槍手、榴彈手和步槍手。
每個排,都有自己的無限線通訊兵,以此作為通訊交流的手段。在具體戰鬥模式上,也捨棄了日本的肉彈衝鋒戰術,人海戰對士兵消耗太大,不符合華聯的宗旨以及實際需要。
而是採取了這種小隊滲透突擊,切割敵人軍陣的戰術理念,這也和華軍的武器配備和技術力量有關。
突擊步槍和通用機槍的大規模使用,使得少量士兵就能在小範圍內壓制住敵軍優勢兵力的火力。而無線電通訊的高效便捷,更是使得總部可以在很大程度上精確指揮分散在廣大區域內的己方士兵。
看似散亂,實則戰力凝聚,一旦前方士兵發現了難以對付的堅固據點,就可以用無線電裝置呼叫總部派遣空軍前來支援。準確地將轟炸目標標示出來,使得陸軍成為空軍的眼睛,也成為了敵軍的噩夢。
這就是華軍的立體化作戰模式,各軍互相配合,以強大的技術力量,來拉開彼此的差距。還停留在工業時代早期的**黨軍隊,根本無法抵擋這種力量的碾壓,哪怕他們在戰鬥意志上,勝出華軍許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