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餘部位的肌肉也更加發達。如果單看身體素質的強壯程度,他們和歐洲的年輕人已經沒太大區別,甚至更加精幹,更加靈活。
很快,黃富貴在樓層通道通知,底艙勞工前往餐廳用餐。
秦致遠拿起自己的餐具及水杯,同眾人一起出發前往餐廳。
餐廳位於甲板附近,兼顧郵輪上層套房裡的乘客以及下層普通船艙裡的乘客用餐。當然,上層套房裡的乘客,可以選擇在套房中用餐,下層普通船艙裡的乘客就只能前往餐廳。
秦致遠他們前往餐廳的時候,已經有幾波勞工用餐完畢,此時正在甲板上散步閒聊,利用難得的休息時間放放風。同在勞工營生活了幾個月,熟人挺多,路上不少人同秦致遠一行人打招呼,最受歡迎的居然是陳康健這個夯貨,可見心眼比較實在的人到那都會受歡迎。
秦致遠一路上刻意的觀察這些勞工,最後的結論是:他們的精神狀態還是不錯的。
因為清王朝已經覆滅,幾乎所有的勞工都剃了平頭,沒了那條礙眼的辮子,看上去順眼許多。所有的勞工都穿著統一的制服,胸前有五位數字的編號,看上去就和一群穿著號服的囚犯差不多,但是他們臉上卻都洋溢著熱情而又真誠的笑容,使旁人不自覺的受到感染。每天一個大洋的薪水雖說在歐洲不算高,但已經足以令這群淳樸勤儉的勞工們感到滿足。秦致遠一路上遇到很多人,他們幾乎都是笑容滿面,或者倚在欄杆上眺望船頭正對的方向,或者談笑風生充滿對美好未來的期望。
在這一刻,他們是滿足而又幸福的。
出門在外,同根同種,大家都難得的放下了那份對陌生人的警戒心,以及被社會磨練出來的虛偽,表現的非常親熱。
秦致遠也不由自主的融入其中,對那些熟悉的或者是不熟悉的勞工們致以微笑,以給人留下美好印象。在得到善意回應時,秦致遠還會多問一句“吃了沒?”,雖然只是短短一句話,卻也打破了人與人之間的隔閡,拉近了彼此之間的距離,那種熟悉的親切感油然而生。
中國人打招呼和西方人不同,中國人見面,通常用“吃了沒?”、“幹嘛去?”等等以提問方式打招呼,這種打招呼的方式更加有利於拉近彼此關係。
比如說一人問“吃了沒?”,另一人如果回答“沒呢。”,先前那人就能能順口邀請:“我正要去吃呢,一塊?”於是兩個人結伴而行,透過一頓飯增加了彼此的瞭解,加深了彼此的感情。
又比如說一人問“幹嘛去啊?”,另一人順口回答:“洗澡。”,先前那人就能順杆而上:“正好我也該洗了,同去,同去。”於是倆人結伴而行,洗個澡順便泡個腳,又一對好基友誕生了。
西方人不一樣,他們見面打招呼時更習慣於使用“你好!”,“今天天氣不錯。”等等陳述語式,這是因為西方人更加註重個人感受,注重保持禮貌距離的原因。雖然說不上誰對誰錯,但是這種話說出來就有一種拒人千里的意思,給人感覺就是“大路朝天各走一邊”,既不如中國人打招呼來的親熱,又不利於繼續深入交流。
就這麼一路“吃了沒?”問到餐廳,秦致遠感覺自己都有點餓了,從來沒有感覺對“吃”這個字如此敏感。
餐廳內,一側是鋼製固定的餐桌,一側是領取餐點的櫃檯,秦致遠一行人隨意站到正在排隊打飯的隊伍尾端,等待領取餐點。
這種狀態,跟上學的時候在食堂排隊打飯差不多,秦致遠一時間有些唏噓,感慨不已。
今天不知道怎麼回事,派餐的食堂大師傅換成了洋鬼子。話說從勞工上船的那一刻起,廚房就讓勞工們給包了,說到做飯,中國人在全球的聲譽無可匹敵。雖然法國廚子的名聲也不錯,但那是建立在珍稀食材的基礎上,如果說到用普通食材妙手生花烹製出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