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34部分

道路。

經過託翁的詰問,那些錯誤的人生觀徹底坍塌。在它們的廢墟之上,完善的價值理念得以重建。首先,應該要“棄絕個體的幸福”。但是,這裡所要“棄絕”的,只是把幸福純粹建基在個體(動物性)生存之上的那種觀念和心態,而並非棄絕生活中的一切。“不可能也不需要棄絕個體的需求,就像不可能也不需要棄絕人的其他生存條件一樣……可以而且應該利用這些生命的條件,但是不能也不應該把這些生命的條件看成生命的目的。”託翁並非要讓我們成為遁世主義者,而只是希望引領我們契入更為廣闊的生命境域,從而發現生命的意義。“為了使人擁有生命,就應該抓住它的全部,而不是抓住表現在時空中的那一小部分。誰抓住了整個生命,他的生命就會變得更豐富;誰只抓住生命中的一小部分,那麼,已經被他抓住的一小部分也會失去。”其次,託翁強調幸福的實現並非在“某時某地”,而就在“此時此地”。“一個人,無論是基督、蘇格拉底……或是老人、青年、婦女,如果他活著時為了別人的幸福而棄絕了自己個體的幸福,那麼,他在此生就已經具有了對世界的新態度,對他來說死亡就不存在了。對所有的人來說,確立這種態度都應該是此生的事。”

書包 網 。 想看書來

羞於承受的饋贈(2)

至此,我們終於看見,從基督、蘇格拉底到幾乎所有人,都可以參加那個盛大的“聚會”,而始終讓我們困惑不已無從尋覓的那張入場券,就是——“對世界的新態度。”

具有這種“新態度”的人,就是“使自己的生命服從於理性的法則並表現為愛的人”,他“就會在自己的生命中看到他所向往的生命的新中心發出的光,同時也會看到這光透過他對周圍的人產生了影響。這就使他確信生命不會減少,不會死亡,有著永恆的力量”。

這本書的扉頁上,印有這樣一段獻辭:“謹以此書獻給那些摯愛生命、不懈探索人類真理、努力追求真善美的21世紀之人!”

我不知道這段話是作者還是譯者所加,但是我知道,21世紀的序幕,卻是在仇恨與血腥中拉開的。紐約世貿中心轟毀時的巨大煙塵,巴以邊境上越來越年輕的人肉炸彈,阿富汗難民木立在戰爭廢墟上的身影,印巴互相瞄準的核彈頭和緊張對峙的一百萬軍隊……所有的這一切讓我知道,這份來自19世紀的盛滿深刻智慧與巨大溫情的生命禮物,之於今天的我們而言,絕對是一份羞於承受的饋贈。

1910年11月20日上午,列夫·托爾斯泰,這位睿智而善良的老人,病逝於離家流浪的中途——列札·烏拉爾鐵路上的亞斯塔波弗車站,享年82歲。

老人在最後留下了一句語焉不詳的臨終遺言:“我熱愛……真理……為什麼那些人……”究竟是怎樣的話語,自老人嚅動的唇邊失落、且永遠失落了呢?

我合上書本,試圖把這個無解的問題掩回書裡去的時候,忽然聽見無數憤怒的雨點,正自蒼穹的深處傾瀉而下,無邊地敲打著這個渾濁的世界。

txt電子書分享平臺

活著,可要記住(1)

——讀《日瓦戈醫生》

雲也退�發帖時間:2001�08�1219∶43∶00

讀《日瓦戈醫生》的日子裡,腦海中時時繚繞著別爾嘉耶夫的論斷:俄羅斯靈魂被遼闊所重創,它看不到邊界,這種無界性不是解放,而是奴役著它。由此,俄羅斯人的精神能量就向內轉,走向自覺,走向內省……的確,遼闊的幅員歷史地哺育了極權專制,也造就了一大批博大多思的心靈。所以,俄羅斯式的悲劇美歷來是內斂的自我與自我的交鋒。正如日瓦戈醫生,似乎從來就不抱著匡世濟民的宏大理想,儘管他的學問令人欽佩;困擾他終生的煩惱是,他內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