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這麼一句話能看出,古代社會工作能細分成至少三百六十行,到了近代,那就更多了。
美國也有‘三百六十行’,李杜從事的倉儲拍賣、舊貨交易、礦石撿手都是其中的小眾行業。
他喜歡將自己主要從事的倉儲拍賣工作叫做撿破爛,其實這只是一種自嘲的稱呼,美國有其他撿破爛的行業。
垃圾大師就是這樣一種行業,一種更小眾的行業。
美國是全球最能生產垃圾的國度,垃圾淘寶是個大眾行業,各地的流浪漢、貧民窟裡的窮人就會幹這活。
垃圾大師起初就是從這些人裡衍生出來的,顧名思義,他們是撿垃圾的大師,美國大城市都有這種人。
“他們一般是另類的收藏家,”漢斯介紹道,“他們從垃圾堆裡尋找值得收藏的東西,然後放入自己的收藏室,很多是百萬富翁。”
李杜道:“收藏家?他們撿垃圾是為了收藏?”
漢斯聳聳肩道:“否則,為什麼叫他們‘大師’呢?也有人叫他們垃圾藝術家,總之,他們和一般撿垃圾的人不同。”
這些人會收藏起自己從垃圾堆裡找到的有價值的東西,‘有價值’不等於值錢,卻往往約等於值錢。
有些垃圾大師是老人,他們緬懷自己年輕的年代,會走街串巷從垃圾堆裡尋找和自己年輕時候有關的東西,比如一些舊照片、比如一些舊傢俱。
有些垃圾大師是移民,他們收藏和自己家鄉、自己文化有關的東西,比如印…度垃圾大師、日…本垃圾大師,還有最多的華裔垃圾大師。
這次要拍賣的垃圾大師公寓就屬於後者,是一名少見的澳大利亞垃圾大師,老人在三十多年前移民到了洛杉磯,日益懷念家鄉,便瘋狂收藏和家鄉有關的東西。
他們沒有什麼錢,沒法去雜貨店、商店購買這種東西,更不能去拍賣會購買,主要透過去垃圾堆、垃圾桶裡撿拾。
擼官將他們叫回來,是因為這位垃圾大師非同凡響,他住在一個別墅區裡,擁有一棟別墅,這樣身價的垃圾大師,往往會收藏不少好貨。
李杜在家裡待的時間不短了,他和漢斯商討一番,決定返程,因為按照行程,他們進入美國第一站就是洛杉磯,正好順路。
李父、李母得知他要回美國,雖然戀戀不捨,但沒有阻攔他。
畢竟,李杜回來住了兩個多月,他們現在不像以前那麼想念他,而且他回去是繼續學業和專注事業,也能理解他。
臨別前兩天,李父和李母頓頓給他大魚大肉的伺候,讓他最後能多吃點家鄉菜。
當然,最終都便宜了哥斯拉和大奧,李杜能吃多少東西?還是這兩人吃的多。
不過他從家鄉帶走不少東西,母親燒製的肉醬、雞蛋醬,老爸醃製的鹹菜、熏製的香腸,還有各種特色調味料。
他把這些東西存入了小蟲的黑洞空間裡,一立方米左右的空間,能夠藏起不少東西。
三月上旬,家鄉天氣逐漸轉暖了,他告別父母踏上前往省城的汽車,由省城機場飛往香港,然後轉道洛杉磯。
路上他了解了一下美國的垃圾大師們,屬於這行業的人不算多,但個個都很有個性,因此很有名氣。
美國最著名的一位垃圾大師叫做文斯…布魯托,他待在德州奧斯汀市,用垃圾做了一座大教堂。
文斯…布魯托本來是一名牧師,年輕時候在西班牙傳教,因為健康原因,他離開了教堂,回到家鄉德州。
大概二十多年前,奧斯汀經濟低迷,很多年輕人離開這座城市,留下了大量垃圾,政府呼籲市民來解決它。
布魯托從這些城市垃圾中得到靈感,他想到了廢物再利用,依靠年輕時候傳教見過的教堂模型加上養病期間無聊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