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階,這個名字在中國明朝歷史上閃耀著獨特的光芒。他無疑是那個時代最善於權謀、心機深沉的內閣首輔。憑藉著擁立隆慶帝的赫赫功勳,他贏得了舉世讚譽,被譽為當世楊廷和再世。而他成功剷除嚴嵩父子這一壯舉,更讓他成為名震天下的名臣。然而,儘管他在權謀之路上如魚得水,但他的晚年卻充滿了淒涼與悲慘。
徐階在權謀之術的運用上可謂登峰造極,即使後來成為權臣的張居正,也不得不承認自己在這方面遠遠不及。徐階的智慧和謀略使得他能夠巧妙地周旋於朝堂之上,左右逢源。他懂得如何利用人心,如何權衡利弊,如何在複雜的政治環境中生存並崛起。這些都是他成為內閣首輔的關鍵因素。
然而,正是因為他過於依賴權謀手段,忽視了道德和正義的底線。他在處理政務時往往只考慮個人利益,而非國家和百姓的福祉。這種行為最終導致了他在晚年失去了民心,遭到了社會各界的唾棄。此外,他的家族也因貪汙腐敗等問題受到牽連,家破人亡。
徐階(1503年-1583年),字子升,號少湖,一號存齋,松江華亭(今上海松江)人,祖籍浙江宣平。他的父親徐府曾任宣平縣令。
徐階在一歲時曾意外掉進一口枯井,但幸運的是,三天後他被救了出來並甦醒過來。五歲時,他跟隨父親去括蒼嶺遊玩,不慎從山上摔下來,幸好他的衣服被樹枝勾住,這才撿回了一條命。正德十二年(1517年),徐階考中秀才;嘉靖元年(1522年),他在應天府鄉試中考取第七名,成為舉人;嘉靖二年(1523年),他又以探花及第,被授予翰林編修一職。
當徐階第一次進入內閣時,當時的內閣首輔是楊廷和。楊廷和在明朝是一個備受尊敬的人物,能夠在初入仕途時就在楊廷和的領導下工作,對徐階來說無疑是一件幸事。楊廷和對徐階讚賞有加,甚至預言他將來必定會在朝廷中佔據重要地位。
可以說楊廷和確實獨具慧眼,起初徐階在朝廷中未能身負重任。年輕氣盛的徐階,不懂得韜光養晦、積蓄力量,正因如此觸怒了張,以致他後續的仕途坎坷波折。即便被貶謫,遠離京城,在此過程中徐階卻收穫頗豐。不久後,張聰離世,朝堂派系發生變化,夏炎坐上了首輔之位。真正促使徐階仕途出現轉機的事件,要從嘉靖為太子挑選內臣說起,徐階得以當選。歷經多年,終於重回京城。此後徐階仕途順遂,不斷晉升。此時夏言和嚴嵩的爭鬥愈發激烈,最終嚴嵩獲勝。嘉靖三十一年,嘉靖下旨令徐階入內閣,自此徐階與嚴嵩多年的爭鬥拉開序幕,而這一切發生在明朝初期。
首輔雖然手握大權,但實際上權力有限,因此首輔之間的鬥爭還不是很激烈。然而,從嘉靖年間開始,首輔之戰變得越來越激烈,而這一切的根源都要歸咎於嘉靖皇帝。這位皇帝痴迷於道教,對朝政的干預也越來越多,導致了明朝時期的黨爭異常激烈。當時的政治局面受到了嚴重的破壞,也是因為朝廷的這種混亂局面,讓一些奸臣有機會嶄露頭角,其中以嚴嵩最為突出。嚴嵩曾經忍受屈辱和苦難,最終成功地將夏言拉下馬來,從此掌控了整個朝堂。嚴嵩或許在其他方面沒有什麼特別出色的地方,但在阿諛奉承、討好上司等事情上卻是一把好手。他能夠進入內閣的原因之一就是非常善於迎合皇帝的喜好,尤其是他的文采很好,擅長撰寫青詞。最初,嚴嵩追求首輔之位確實是為了擺脫夏言的壓制,但當他真正登上這個位置後,並不是他的初衷改變了,而是嚴嵩本來就是這樣一個人。
只是先前有夏言在,他就難以如願行事。然而,隨著夏炎的離世,整個朝堂和邊境逐漸落入嚴嵩的掌控之下,此事廣為人知。嘉靖帝對道教的尊崇可謂登峰造極,尤其是在嘉靖晚期,他全身心地投入到道教的研習之中。為了能夠專心致志地追求道教,嘉靖皇帝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