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是大明帝國最後的將星,曾以一門紅衣大炮,轟殺了努爾哈赤;用兩張大餅,換取了守住遼東。然而,這位明末的抗清名將,最終卻被處以凌遲之刑。那麼,袁崇煥究竟是忠臣還是奸臣?他的死是否真是一場冤案呢?讓我們一同按照時間順序,走進袁崇煥波瀾壯闊的一生。
袁崇煥,廣東東莞人士,生於公元1584年。35歲那年,他考中進士,獲任福建邵武知縣一職。儘管袁崇煥出身文官,但他對軍事有著濃厚的興趣,經常和退伍的老兵交流,深入瞭解北方邊境的局勢。
當時的明朝,已然處於風雨飄搖之中。外有關外的後金虎視眈眈,內有激烈的黨派鬥爭、尖銳的社會矛盾。在明神宗朱翊鈞駕崩後不久,繼位的明光宗朱常洛也離奇去世,年僅16歲的朱由校登基稱帝。
原來擁護朱常洛的清流東林黨也得到重用,一時間東臨士勝重正迎朝。一千六百二十二年,袁崇煥以縣令的身份進京述職,經御史侯恂的推薦,被破格提升為兵部職方司主事。
當時,後金已佔領瀋陽、遼陽等七十餘城,廣寧之戰失敗後,明軍盡失遼西之地,明廷上下一片驚慌失措,而袁崇煥卻單槍匹馬,在山海關周邊巡視七天七夜,回來之後就和朝廷說:“只要給我足夠的兵馬錢糧,我一個人就能守住山海關!”此言一出,滿朝文武皆驚得目瞪口呆,袁崇煥也因此聲名大噪。不久,袁崇煥又被破格升為兵備僉事,監軍關外,並撥給他帑金二十萬兩,讓他招募軍隊。就這樣,袁崇煥從一個小小的正七品縣令,在短時間內連升四級成為正五品的兵備僉事,這一切都與內閣大學士韓爌分不開關係。
在明朝官場上,除了講究同鄉之義以外,還要講究師生之情。袁崇煥就是韓爌的門生,所以韓爌對他大力提攜。正是因為有這種關係,袁崇煥才能夠兩次被破格提拔。當時的遼東經略王再進,對袁崇煥非常器重和依賴,但袁崇煥卻認為王再進缺乏長遠的眼光和謀略,不願意聽從他的命令。在一次激烈的爭論之後,事情鬧到了兵部尚書孫承宗那裡。孫承宗親自前往遼東,取代了王再進,並聽取了袁崇煥的建議,將防線前移至寧遠。
孫承宗鎮守遼東期間,對袁崇煥非常信任和重用。在他的領導下,遼東防線變得堅不可摧,同時還收復了大片失地。然而,由於朝廷內部的黨派之爭日益激烈,孫承宗最終被罷免官職,回到家鄉。
後金誤以為這是一個機會,於是在1626年大規模進攻寧遠。然而,在袁崇煥的精心指揮下,明軍以猛烈的炮火擊退了後金軍隊,使其遭受重大傷亡並被迫撤退。不久之後,努爾哈赤病逝,這給了明朝喘息之機。
對於努爾哈赤的死因,一直存在多種說法。有一種觀點認為他是在攻城時受重傷後不治身亡;還有人說是因為寧遠之戰的失敗讓他憂慮憤恨而死。無論如何,寧遠大捷對明朝軍隊來說是一次巨大的鼓舞,袁崇煥因此被提升為遼東巡撫。與此同時,魏忠賢也將自己的心腹派遣到遼東地區,試圖壓制袁崇煥。儘管袁崇煥多次抗爭,但都未能成功。無奈之下,他選擇了妥協,轉而對魏忠賢歌功頌德,甚至打算為其建立生詞,希望透過這種方式討好魏忠賢,保護自己的功績。
1627年,袁崇煥在寧遠和錦州取得重大勝利,擊敗了皇太極,使得後金傷亡慘重,這次勝利被稱為寧錦大捷。然而,當論功行賞時,袁崇煥卻遭到了魏忠賢的排擠,最終被迫辭去官職返回家鄉。不久之後,明熹宗朱由校去世,皇帝朱由檢即位。朱由檢一上臺便著手清算閹黨,平反冤假錯案,魏忠賢的好日子終於走到了盡頭。
在這種情況下,崇禎帝朱由檢召回了袁崇煥,並任命他為督師冀遼,負責監督登萊、天津的軍務。在袁崇煥臨行之前,朱由檢還親自慰問了他。然而,袁崇煥對皇帝說了一句致命的話:“五年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