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文筆並不優美,只是他的經歷充滿傳奇,或多或少這就是李玉和對這日記本的懷念,每每想來便迅速閱讀。
李玉和讀日記本,是滿足滿族兵的願望,也是滿足老大哥的願望,假如途中沒有干擾我會將原文照發。然而引起李玉和先睹為快的是興趣,在沒有干擾情況下,李玉和掏出日記本仔細閱讀,希望自己的心與日記本是相通的。
這篇日記是這樣開篇的:親愛的讀者朋友們與同志們,在你們即將看這本日記時,有什麼樣感受, 興許是不安,是歡喜還是好奇,當你接下來讀下去時,又會產生什麼樣感受,會不會是心靈體會?也許你們會謙虛謹慎地避開不談,也許你們會驕傲地反駁,看一本日記有什麼體會呀?人生不過如此,有的驚天動地,有的豪情滿懷,一本小小的日記本有何重要性,連一部爛書都不是,豈能抒盡人間真情?是呀,你說得對,可惜要從另外一個角度來認識,不可能缺少固定的程式。數學家喜歡演算,化學家喜歡實驗,文學家喜歡寫作,每一個年輕人都有自己喜歡的偶像,還有獨樹一幟的思考。另一方面,現在缺少書籍,讀日記與讀書沒有區別,讀我的日記就是讀一部大書,這可是李玉和用心血寫出來的,有意義和價值。小說裡有人物有愛情,李玉和的日記裡也有人物有愛情。
讀一部什麼樣的書關鍵在於選取什麼樣書,最大的問題是不是有眼力,有銳利的雙眼,有敏銳的思想,有充分的才能,有卓越的思索能力,更要有足夠的判斷。什麼值得愛,什麼值得恨,什麼值得寫,只有充滿信心的人才能具有人生的世界觀。因為人是有情感的動物,有著人具有的慾望,就是平時說的七情六慾。
一件事能在人心中掀起反響,受到思想感情教育,尤其是年輕人心中能產生理想,產生信仰,產生志氣,這是多麼難能可貴,而這種思想感情來源於那裡,來源於周圍的環境,來源於每一個人的心裡。現在時興一種提法,說環境造成人才,氣質決定事業,只要在適當環境下樹立一塊石碑,人生便會發生有意義的事。
一個人幹什麼有意義,不只是讀書,在當時,年輕人只有一個希望,就是讀書。一九七八年的春天,人的思想感情剛剛變化,還沒有轉到正確性軌道上來,有些思想還需要提高。有關滿族兵的事,還有他寫出的日記本,並不是李玉和最關心的,留給人欣賞的機會漸漸減少,接下來是由社會評說。當時的年輕人都在文化補習,似乎準備高考,而這時並沒有通知高考,文化補習也是內部訊息。李玉和每天拿來著日記本看來看去的,知道的是日記本,不知道的以為李玉和在讀小說,因為當時外表包裝是紅寶書,實際內容是小說,欺騙世人。
其實這時期李玉和也在讀小說,因為部隊是六分之五業務訓練,李玉和有機會讀了很多書。比如《牛虻》《鋼鐵是怎樣煉成的》等名著,當時全中國的年輕人都在讀書,能找到幾本像樣的書實在不容易。部隊不允許戰士參加高考,所以李玉和沒有機會參加高考,可是李玉和有機會讀書,而且是讀了很多書。李玉和在北京駐防,有什麼樣的新書馬上到部隊,李玉和有幸讀著,學習著,同時也進步著。滿族兵的這本日記本,李玉和讀了很多,產生一些共鳴。留給李玉和的是欣賞,是社會的評說,對李玉和來說比讀一部名著還有作用,裡面的高談闊論令人目不暇接,讀時產生聯想,奇異的構思令人愛憎分明,人就是要讀這樣的書,就是要說這樣的話,而且說得淋漓盡致。
物質永存,日記不倒,給了李玉和一種永恆的感受。告訴當下的人如何生活,為誰生活。其實在現代的環境裡,有些人不會生活了,提起生活有可能馬上聯想到愛情是首位,因為以前是講階級鬥爭,隨著歲月增長有人不提了,接下來就是以知識為主,以生活為主,愛情自然被排在首位。為什麼會有這種排列,因為文革時期的苦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