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你是否有職務,是否有金錢,如果你寫得多不如有錢,這就是現在人追求的生活方式。有一次,他到一個村小學推銷我的書,當他看見孩子們一雙雙期待的眼睛後,他十分內疚地把自己的書毫無保留捐了出去,雖然僅僅幾十本書,但對孩子來說具有重要意義,他們總算是有了屬於自己的書。後來中國文學基金會搞捐書活動,省作協也讓作家配合,他再次將他的書捐贈,估算起來起碼有一萬餘元。他為什麼要這樣做,為什麼不想賺這樣的錢?說來是很簡單的事,書是他寫出來的,可是他不是名人所以他寫出的書有人讀不到,莫不如捐贈出去讓許多人讀,這不是好事嗎?既然是好事他們為什麼不能做幾件,為什麼不能讓所有讀者都有機會讀他的書呢,所以捐書也是一種發行目標,代表發行量。
他還寫出過一篇小品文,標題叫《旅遊改變生活》,他在這篇文章裡說了許多登山的好處,因為旅遊使他登了許多名山,因為登山使他改變了性格,性格改變了生活跟著改變,這就是登山的好處。他登了許多山,可是哪一座山也沒有現在登的山高,哪一座山也沒有讓他覺得有些累有些頭暈,甚至產生疲憊。然而為了達到目的地他還是向理想的山發起了衝鋒,雖然途中歇了幾歇,但他還是登了上去,因為他在途中看出了希望。有一個名人說得好,自己的路自己走,自己的山自己爬。站在山上他看見了自己,看見了父母,看見了兄弟姐妹,也看見了那邊的海港,還有幾步就要到山頂了。可他不想再上去了,這山上與不上沒有什麼用,上山是他,不上山還是他,然而受不了同仁的招呼他還是登上了山頂。在山頂他發現自己變了,他不是他,山不是山,整個世界都變了樣。
然而靜靜幾時後他又發現,他還是他,山還是山,山沒有變,是他變了,是他的心變了,性格比以前成熟了,胸懷比以前寬闊了。其實這登山與感受就是一部書,是屬於自己的書,針對讀書這事來說,現在的人幾乎沒有沒讀過書的人,哪怕僅僅讀了一本書也是有感受的,他們生存在生活第一線怎能不讀書呢?他這個人就是如此,寫了許多書,讀了許多書,可是讀來讀去還是沒有讀完自己。有人讀了許多書自以為學業有成,自以為捨我其誰,其實未必,還有許多書他們沒有讀到,這就是他們自己。現實生活中,有人寫書,有人出書,還有人讀書,可是他們怎麼也想不到還有一部書沒有讀到,這就是他們自己,他們也是一部書,因為一生讀不完的書是自己。寫到這裡我得出一個結論,如果說一生讀不完的書是自己,那麼可不可以這樣說,一生寫不完的書也是自己?他就是這樣認為的……
書讀多了,他感覺到歷史人文知識也多了,這是他的所在地的歷史人文,還有風俗人情。李玉和滿懷雄心壯志,與朋友合夥開了一家影視公司,準備在影視圈大幹一場。由於沒有劇本和人脈,公司經營十分艱難,李玉和四處碰壁,不是被同行孤立,就是被投資方嫌棄。
經過艱難險阻,李玉和還是明白一點道理,他是一個懷揣著夢想的年輕人,他對影視行業充滿了熱情和抱負。
面對機會,他毅然決然地辭去了穩定的工作,與幾個志同道合的朋友共同創辦了一家影視公司,希望能夠在這個競爭激烈的領域裡闖出一片天地。現實卻給了他們沉重的打擊。
公司剛剛起步,資金有限,李玉和麵臨著重重困難。他們需要尋找優秀的劇本,但市場上可供選擇的作品寥寥無幾,而那些有潛力的編劇們又都被其他大公司搶走。此外,李玉和等人也缺乏人脈資源,無法接觸到一線導演、演員等重要人物。這使得他們在尋找合作伙伴時屢屢碰壁,甚至被一些人嘲笑和忽視。
為了解決這些問題,李玉和不得不頻繁參加各種電影節、研討會和社交活動,試圖擴大自己的人脈圈子。但每次都是滿懷期待而去,失望而歸。他發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