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流水《三家店》:“將身兒來到大街口……”
內心更是要放聲高歌了:尊一聲過往的賓客聽從頭呀!
嘿,春風得意,揚眉吐氣!
本來,弘德殿的幾個師傅裡邊,他是最不受待見的一個——既不受皇帝學生的待見,也不受翰苑儒林的待見。現在不同了:幾乎一夜之間,皇帝學生就對他青眼有加,他自覺,簡直就是“聖眷獨渥”!
徐桐當初入直弘德殿,是很有爭議的。他以理學裝點道貌,真實的學問其實非常有限。肚子裡的貨色,不過一部《太上感應篇》,一部《了凡四訓》。整天捧著一部《袁了凡功過格》,填填寫寫,叫人好笑又好氣。
徐桐的出身,其實相當“正途”:道光三十年進士,選庶吉士,授編修,賞檢討。可是,因為他後來的路子走“偏”了,同時也暴露了肚子裡真實的貨色,翰苑儒林之間,一向是瞧徐桐不起的。
可是,不曉得徐桐用什麼手段搭上了倭仁,倭老夫子還特別的欣賞他,甚至都有點兒五迷三道了。後來,倭仁一力舉薦,徐桐居然進了弘德殿,當上了皇帝的師傅,真正是……唉,不曉得說啥好了!
徐桐講的《大學》,《中庸》,本來就是煩死人不償命的東西。他又幹巴巴地只會背書。小皇帝哪裡提的起興趣?倭仁講的《尚書》。更加詰屈聱牙,但小皇帝有什麼不耐煩,不敢在倭師傅面前表示出來,可是,對於徐師傅,就沒有那麼客氣了,甚至,倭仁那兒受的氣。也一併發到徐桐身上去。
於是,若別的師傅不留意,徐桐時不時地就要看小皇帝的白眼,或者聽學生從鼻孔裡噴出的輕蔑的哼哼唧唧。有時候,徐桐說話,小皇帝就當沒聽見。
這些“特殊待遇”,徐桐只好“雷霆雨露,皆是君恩”,“甘受不辭”,從來不敢在任何人面前透露一個字。若說出去了。小皇帝對師傅不禮貌,固然要受責備。但是,同皇帝學生的關係搞壞了,對自己有什麼好處?再者說了,這又不是什麼有臉面的事情——別人曉得了,還不在背後指指點點,笑話自己?
最重要的是:若兩宮皇太后因此覺得自己不會教學生,竟請自己出弘德殿,萬金不換的“帝師”頭銜,可就雞飛蛋打了!
關卓凡和翁同龢入直弘德殿之後,徐桐的日子就更加難過了。
有關、翁兩個——尤其是關卓凡比著,小皇帝對徐桐和他的功課,愈加厭惡了。對於徐桐來說,原先弘德殿的師傅,只有他和倭仁兩個,小皇帝再怎麼“白眼有加”,他的地位,也是“僅次於”倭仁,並不存在什麼太大的心理落差。可關、翁進來後,自己真真正正是墊了底兒,真真正正地開始難受起來。
再難受也得受。可是,因為這個,徐桐愈加恨上了關卓凡——原本就死活看他辦的那些子洋務不順眼!
終於,徐桐對關卓凡動起了心思。
他開始有意識地結納“同道”。這種“同道”,數量並不算少,徐桐的底缺,雖然只是一個從四品的翰林院侍講學士,但“帝師”的頭銜實在耀眼,他的身邊,不久便聚集起了一批衛道守舊而不得志的人士。
這就是恭王說的,“衛道之士,似有往徐蔭軒周圍聚集的意思”。
徐桐曉得,自己周圍這班人,分量不足,真正夠分量的人,又看自己不起,自己最大的本錢,還是自己的皇帝學生——得想法子扭轉小皇帝對自己的觀感,想法子叫小皇帝接受自己的觀點,同時,要想法子破壞關卓凡在小皇帝那兒的形象。
他認為自己有機會:關卓凡太忙了,功課愈來愈少,有時候一個月都排不上一堂,小皇帝愈來愈是失望。
徐桐開始用勁兒了。
他沒辦法叫自己的功課變得更加有趣——這超出了他的能力,但他開始對小皇帝“放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