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想起玉兒轉述關卓凡說的——這艘船,有兩個太和殿那麼長!
太和殿,那可是紫禁城最大的宮殿啊——兩個太和殿!
還有,太和殿,那畢竟是打了地基,起在平地上的,這個船,可是浮在水面上的,沒憑沒據的,這……到底是怎麼回事?!
這個事兒,御姐稍稍想一想,就覺得心跳、頭昏!
單是高、大,也罷了——最要命的是,它是鐵做的!
天爺,那要用多少鐵啊?!哪裡能煉出那麼多鐵來?
事實上,“勇士級”的“翁貝託國王號”,龍骨是鐵製的,船身還是木製的,只是“全裝甲覆蓋”:先在舷側鐵板外側,置橫、縱兩排麻慄樹角材,作為襯墊板;然後,在其上敷設鍛鐵裝甲,每塊裝甲都用雙螺母螺栓,固定在舷側鐵板上。
這種工藝,和後世“前無畏級”的“定遠號”、“鎮遠號”那種全鋼鐵甲艦——船身鐵製,還是有本質的不同的。不過,聖母皇太后自然是不曉得這兩者之間的區別。不過,就算說給慈禧聽,對她來說,兩者也不存在什麼實質差異,都是天文數字,都在她的想象能力之外。
工業社會,鋼鐵是一切之根基,雖然頂頂重要,但無處不在,早已被人們視為最尋常物;但在農業社會,鋼鐵卻是地道的奢侈品——對於窮人,一隻鐵鍋就是最重要的家當了。刀、箭、鋤、犁……在人們的心目中,鋼鐵意味著力量和權威——一個普通農人這麼看,一國之君也是這麼看的。
不過,一國之君和普通農人不一樣的地方在於,農人懵懵懂懂驚歎一番就算,沒有什麼好入腦入心,因為他不曉得這個事情和他自己有啥切身的關聯;可國君不同,尤其是有頭腦的國君,面對龐然鋼鐵巨物,不可避免地要想到“國力”兩個字上面去。
一支十萬人的軍隊,每名士兵一柄單刀,一柄單刀重約二斤,整支軍隊用鐵二十萬斤。
這隻鉅艦呢?
慈禧記得,關卓凡對她說過,“翁貝託國王號”的“排水量”是“九千一百噸”。
御姐自然不曉得啥叫“排水量”,啥叫“噸”,關卓凡自然也要解釋:“回太后,‘排水量’就是說這隻船有多重;‘噸’是洋人的叫法,一‘噸’大約相當於咱們的兩千斤。”
就是說,二十萬斤不過一百“噸”。
剛剛好是人家的一個零頭。
十萬人的軍隊啊,不過人家一隻船的一個零頭!
御姐腦中一陣昏眩。
這當然是一個很粗疏的對比。一支軍隊的用鐵,不止單刀一項;“翁貝託國王號”也遠非通體鋼鐵。但是,這個比較的結論大致不錯:農業社會的軍隊,某種意義上,就是工業化軍隊的“一個零頭”;農業國家,體量再大,就國力而言,也不過是工業化國家的“一個零頭”。
獅子記得,某段時間,網上有一種說法,硬扯清末中國的gdp是世界第一——農業社會和工業社會比較gdp?!意淫強國到了這種地步,真是令人無語。
隨便吐槽兩句,勿怪。
言歸正傳。
接下來,御姐就開始了她的半恍惚狀態。
今兒的第一項日程,是接見海軍的高階將領和外國顧問。
碼頭上搭起了一個大大的明黃帳篷,就是東馬圈和大校場的那一個,聖母皇太后就在這兒,接見海軍諸將。
*(未完待續。。)
第一一二章 碎碎平安
參加覲見聖母皇太后的,除了海軍提督丁汝昌、中美聯合艦隊司令官杜立德——這兩位是已經見過面的,還有幾位來自英吉利的客卿:
喬百倫,海軍“總教習”。
柯烈福,海軍基地“總監”,轄旅順基地和威海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