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瓜節的舉辦時間定在2月中旬,此時位於南半球的澳洲正處於炎熱的夏天。在西瓜節上,全民狂歡,不分你我,一起享受夏日的涼爽和豐收的愉悅,並將澳洲的土著文化一代接一代地傳承下去。
西瓜節的趣味和瘋狂,也漸漸地吸引了世界各地的遊客。據澳洲廣播公司報道,單單2005年的西瓜節,就吸引上萬名海外及跨州遊客湧入金吉拉鎮。
金吉拉西瓜節主席麥克納利也表示,2005年西瓜節為當地帶來350萬澳元的經濟收入。
想去金吉拉,可以先到布里斯班,再從布里斯班出發,沿沃裡戈高速公路前行,三個小時後就可以到達金吉拉鎮。
瀋陽到金吉拉的時候整是冬季,只有少量的大棚西瓜能供應市場。目的和去生薑產區一樣,象徵性的收購一些土地。當然也只是象徵性的,畢竟西瓜在澳洲很多地方也都是可以種植的,不像生薑的生產區域是特定的。
雖然這裡的產量高,但供應各大城市需求的西瓜,大多還是在城市周邊土地上種植的,只有這樣才經濟。西瓜種植和銷售的活,還是讓米切爾負責管理,只要在自己原來的土地上劃出來一些,進行種植就行。
瀋陽只所以過來小鎮參觀,還是想學到一些先進的發展理念,結果卻是大失所望,除了西瓜節的時候,小鎮的人氣並不是太好。在運營上和姜工廠樂園差的可不是一點半點,而是太平洋的寬度。
呆了一天,瀋陽也就沒有打這裡土地主意的興趣了。澳洲的蔬菜中還有比較昂貴的那就是大蔥、辣椒和黃瓜,辣椒比較容易解決,華夏產量能達到2000萬噸,隨隨便便都能找到好的貨源。
黃瓜則需要適當組織一下農民種植,黃瓜雖然高產,可是應季的時候價格會相當的低,很多農民只是種少量的自家來吃,大規模種植主要集中在幾個蔬菜大縣,當地衙門能有效的組織起對超大城市的供應。
澳洲黃瓜的價格也是讓瀋陽非常心動的,在超市裡這玩意可是按根賣的,一根就要2-3澳元,相當於10-15元華夏幣一根。
大蔥就不同了,澳洲的大蔥和華夏的大蔥完全不是一個品種,澳洲的大多是韭蔥,韭蔥原產歐洲中南部,屬於石蒜科,是澳洲常見的蔬菜,看上去就像是比較肥的大蔥。
韭蔥和大蔥區別是,大蔥的葉子是圓管形的,韭蔥的葉子是扁片子,像韭菜。因此起名為韭蔥。準確的說它的味道更接近洋蔥,但是還是比洋蔥要溫和許多,切起來也不會辣眼睛。
想掙大蔥的錢,就只能在澳洲當地組織生產,想從華夏進口,就比較困難了,因為華夏不產這種蔥,這種蔥哪裡有東山省的大蔥吃起來過癮。
只所以要考察這些蔬菜,就是瀋陽需要想利用自己在大城市周邊,有大量的休閒農場的優勢,種植高附加值的蔬菜和水果,全面扭轉休閒農場持續虧損的現狀。
兜兜轉轉澳洲進入了冬天,2006年大半年的時間又過去了,海水淡化專案已經進入了試運營,太陽能發電站實現了部分發電,免強可以支援海水淡化工廠的運營。
水渠全線貫通,從西部沿海直達紐曼的陽光農場,可想要全面通水還要很長時間。海水淡化工廠產生的那些水,進入水渠後,馬上就被土地給吸收了。
如果不做好防滲漏工程,水渠根本存不住水。徹底推翻了瀋陽想要省錢的方案。可做防滲漏的水泥等物資需求又是巨大的,只能安排宋軍分段施工,幾公里幾公里的慢慢修,然後再等下一筆款到位。
管道架設進展緩慢,施工可比挖水渠,難太多了。管道本身就需要大量的經費、每隔一段距離還要建加壓站,成本巨大。圍欄也在分段進行,因瀋陽要求高,成本也是海量的,都是吞金獸。
錢的話倒是有不少,賣金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