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住著他的大弟子薛龍;南室三正,住著二弟子文明;西方室未正,三弟子吳暢居其中。“精舍”的南端是片空地,地上刻著“陰陽太極八卦圖”,八卦的符號是紅色的,異常醒目;靠東牆栽著三十二根木樁,高有近丈,碗口粗,依“九宮七屋”方位排列。“精舍”的北端是片極小的樹林,乾淨清雅,有四棵粗樹被從底部鋸斷,大樹墩可供坐人,他們師徒四人常在樹林中練功,坐的就是這些樹墩。
他們室內的陳設幾乎是一樣的,除了有張床外就是蒲團和幾本書了,無非是《大學》、《中庸》、老子的《道德經》、《易經》和程朱理學。他們的生活是枯燥無味的,至少吳暢這麼想。
薛龍高大英俊,雙目有情如水,骨奇異,是練武的好料子,胡元對他頗為器重。他二十五六歲,博聞強記,悟性尤佳,功夫已達上乘。假如他不是隨胡元一邊讀經一邊修練儒家功而是練道家丹功,也許成就更大,胡元的呆板似乎束縛了他的靈性。
文明,一雙多情目動人心腸,胡元拼命要用儒功理學磨滅他的情光,也沒有達到目的,反而隨著功力的加深更見潤滑有神。他漂亮瀟灑,身材修長,喜歡穿白衣服,一塵不染,猶如白雲一朵,蕩遊人間;他的氣質更妙,靈性十足,清澈見底,彷彿他的人格,詩興大發時更能揮筆成章,連胡元也不得不承認他的天分高,才情好。更讓胡元看重的還是他的飄逸靈通的輕功,似乎頗得莊禪意蘊。這讓胡元有些糊塗,莊禪與理學相差很遠,這小子怎麼把輕功練得非驢非馬呢?難道是無師自通?心存疑慮,但他還是高興的說天道地,文明是他的弟子嗎,他的輕功高說明自己教導有方。
吳暢與兩位師兄相比就差遠了,他不但個頭不高——中等。相貌也平淡如水,一身青衣衫幾乎從來就沒變過樣,面板有些粗糙,兩眼亦無神采,終日裡一副睡不醒的模樣,是不會被女人記起的那種人。他也不過二十三四歲,額頭上已有了根深的皺紋,從外表看,他比兩位師兄要大得多,頗似未老先衰。在三人中,他的膽子最小,功夫亦最差,更談不上什麼靈性,讀經學理非常吃力。唯一可稱道的就是老實忠厚。胡元想把他趕出門牆,因念吳家對胡家有恩德,終於忍下了。吳暢自知不行,對師傅、師兄格外恭順,他們說什麼就是什麼。
胡元的教法十分古怪,他教弟子從來都是指手劃腳,不做鄭重的演練,做他的門徒必須眼好使,心好用,否則你就一事無成。而吳暢恰恰是心眼皆不好用,還能有什麼造就呢?儒家功本來講究至德至信,中和守一,這原是吳暢具備的,可胡元的儒家功很特別,他捨棄了孟子所謂“善養浩然之氣”的做法,去尋求一種神秘的“至極”,所以他的儒家功有些妖里妖氣,他認為那神秘的“至極”就是他高祖大倡的“理”。感覺靈敏的文明似乎發現了什麼,卻不敢言,只好對師兄說:“師傅的神態和動作都比往常有些怪,你看出了沒有?”
薛龍向四下掃了一眼,小聲說:“我老早就覺不對勁了,只是不明就理。”
文明莊重地說:“師傅可能在追求某種境界時偏離了正軌,要麼就是另一種武學正在向他滲透,他不想丟棄舊的,新的誘惑力又極強,他只好來個折衷,或者是……”
薛龍不住地點頭,他不能不佩服師弟的高明見解,小聲問:“你說師傅走火入魔……”
文明連忙伸手捂他的嘴,極低沉地說:“我們只能心照不宣,不能外講。”
薛龍笑道:“我們去問一下那傻瓜去,看他怎麼說。”
文明搖了搖頭,似嫌師兄說話刻薄。薛龍意會到了,連忙說:“開個玩笑嗎。”
他們走進吳暢的住室,吳暢正在翻弄老子的《道德經》,看來他正被什麼困惑著,不然不會顯而易見地煩躁,彷彿誰正與他過不去。
薛龍低聲笑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