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一層層密密麻麻的射擊孔,既可抵禦投石,又能朝任何方向掃射;齒輪狀的堞垛,雲梯難靠,充分發揮殺敵效力;城牆後每隔一定距離都設有隱秘的藏兵洞,可以掩護守軍,並安置反擊預備隊。
護城壕、警戒哨塔、馬面、女牆等各種設施自不必提,它們共同構成了摩雲關主城堅固的城防體系。
在漫長的歷史上,摩雲關歷經無數次擴建,不僅填塞了兩山間的隘口,而且巧妙借用山勢,向南北同時伸展。
呼蘭建築師依託地形,在南北兩邊的山巔各修築了一座衛城——北翼城和南翼城。主城與兩座衛城遙相呼應,互為犄角,將摩雲關本來已經相當恐怖的防禦力再度成倍提升。
不僅如此,呼蘭人在主城與衛城之間,自山腳至山頂,更修建了無數堅固的小型山堡和階梯式防禦工事,形成鱗片狀的護翼。
主城、衛城、山堡和掩體工事之間,有順暢的兵道和石梯臺階相連,和諧而巧妙地融為一體,相互支援、相互協防,兵士物資可以統一調配運度。
放眼瞰去,整座摩雲關就像一隻舒展雙翅的巨大猛禽,緊盯著富庶的中央走廊,隨時準備撲去叼啄土地與財富。
如果再考慮呼蘭帝國的歷代名將和他們手下的數十萬雄兵勁旅,呼蘭帝國的西部邊陲重鎮真是一座比鋼鐵還要牢固的雄關。
除了閃特“大英雄”朗託外,歷史上無人能夠越雷池一步。
當年閃特開國之君朗託陛下竟然能攻陷此關,令人覺得不可思議之餘,更感嘆其“大英雄”稱號絕非過譽之辭!
當然,摩雲關也並非處處堅固無匹,防衛森嚴。自東向西,即面向中央走廊平原的一側確實是固若金湯,可是自西向東,即面向呼蘭帝國的一側,卻僅有一面低矮單薄的圍牆。
這也是呼蘭帝國的軍事家和建築師們特地設計的,即便碰上最壞的情況,摩雲關萬一失守,也容易被呼蘭帝國的軍隊反攻奪回。
對於中央走廊的部隊來說,這裡難攻難守,而對於呼蘭帝國的軍隊而言,這裡卻是易攻易守。
走廊中部因為猛虎自治領的衛國大戰,已經打成了一鍋稀粥,商業凋敝、生靈塗炭。而在走廊東部,卻仍舊是一派繁榮景象。
由於柯庫裡能一反過去呼蘭帝國的強勢攻取政策,主動放棄過去在摩雲關外強佔的一些領土,與周邊各國和睦修好,發展貿易、繁榮經濟,呼蘭帝國與中央走廊保持了史上罕見的將近二十年的和平局面。
摩雲關內富庶繁華,客商雲集,人口超逾百萬之眾。漫步在貨物琳琅滿目,行人摩肩接踵的商業街道,安德魯不由得感慨萬千——不僅故國的戰亂不休與這裡的和平安寧形成了巨大的反差,自治領外交總長對於潛在競爭對手的長遠目光和卓越的國家戰略更是驚怖不已。
自上代皇帝雅各開始,帝國皇帝就與宰相圖克拉祖、鎮西大將軍柯庫裡能構成了一個極其強大的權力三角,將國內好戰的軍政勢力壓下去,一改歷代的窮兵黷武政策,修治內政,增強實力,友善外交。
圖克拉祖用十餘年時間,親自治理帝國中部連年氾濫的龍源河,開拓出萬頃良田。柯庫裡能雄踞摩雲關,發展出一座巨型商都,令國庫充實盈裕,更大大改善了呼蘭帝國的掠奪者、侵略者形象。
一路上,安德魯非常注意對民心民情的調查。
各國權力高層對這個歷史上曾多次入侵的東方異教強國自然戒心不減,曾遭受呼蘭帝國入侵苦痛的中年人和老年人也同樣充滿辛酸的回憶,但和平年代成長起來的走廊地區年輕人,對於這個東方的鄰居,卻普遍心存好感。在他們的眼裡,呼蘭帝國是一個繁榮、強大而又愛好和平的國度,充斥著財富、美女與機會的樂土。
打仗能讓國家變大,卻不能讓國家變富、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