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應天學政、太僕正卿,現任工部右侍郎,素以謹慎、勤勞、清正著稱。曾負責督修京城城牆,他日夜監守在工地。有一次需急用石料,一時又運不進來,有關人員束手無策,他果敢地建議取崇文、宣武門所備牙石應用,僅五日即完工。
這樣的人自然也要重用,刑部尚書喬允升也到了高老還鄉的年紀了,現在基本上是尸位素餐,直接讓他請辭,回家養老去吧,讓蔡國用接任刑部尚書。
朱慈炅一通大刀闊斧的調整,將結黨營私的、貪汙腐化的、行賄受賄的、貪贓枉法的全部清理出京官隊伍,提拔了一大批清正廉明、勤政奉公的官員。
在他的授意下,《新京報》也開始連篇累牘的宣傳優秀官員的事蹟,同時還公佈了革職查辦的官員名單,以及他們所犯的罪行。一時之間京城的官場為之一清,各地方官員有的喜出望外,有的戰戰兢兢,更有的惶惶不可終日,京察完了就是大計了,地方官員同樣跑不了!
第七卷 第二十四章 發展經濟
京察大計結束以後大明的官場可謂煥然一新,不是說從此以後大明就再也沒有一個貪官汙吏,這當然是不大可能的。這次整頓大明官員最大的改變就是,他們都知道要勤政愛民了,要發展經濟了。
這不是所有官員腦子都突然開竅了,而是皇上把他們逼的,這次各地方可都做了報表,不說準不準確,至少各地大概的經濟狀況朝廷都知道了,皇上可是下了御旨了,三年以後的外察直接就察老百姓的收入,如果沒有一點增長,直接革職查辦;如果翻不到一倍,也要自動請辭;當然,如果能翻到兩倍以上,獎勵也是很恐怖的,多翻一倍就多升一級!
要說這些地方官員裡面誰最急,當屬順天府的知府了,要知道順天府可是京城所在地,別的地方還可以摻那麼一點假,差不多也就過去了,反正只要有點增長就行了。他這可是在皇上眼皮子底下,吏部和都察院的官員就在這裡生活呢,想摻假,那真的是門都沒有。
怎麼辦呢?原來他一點都不曾關注的經濟問題他開始關注了,農民怎麼增加收入,這個他知道,《新京報》上都說過了,首輔徐光啟大人整理出一套《農政全書》,只要按上面的來,農民的收入至少可以增加兩倍,沒得說,趕緊讓下面的縣令一人買一套吧,算辦公經費裡面。
京城裡的百姓怎麼增加收入呢?這個問題就比較的頭疼了,還好《新京報》又救了他,這兩天《新京報》就報道了一則轟動性的訊息,盟國葡萄牙竟然一次向大明訂購了將近一千萬兩的軍火,而且後續還將有更多訂單,為了趕製軍火,王恭廠特意分出了一批‘勞模’讓他們自己建廠,組織人生產槍械零件,聽說利潤高的嚇人。
這幫人呢?順天府知府很快就找到了他們,而且開始主動幫他們解決問題:
沒廠房?簡單啊,所有坊正里正都給本官過來,那裡有空置的大宅院出租都給本官報上人,帶人家去挑;
人員不夠?好辦啊,招人的告示會寫不,不會寫就口述,本官讓人幫你們寫好,貼的京城到處都是,還怕招不到人嗎;
。。。。。。
沒多久,王恭廠的外協加工廠就紛紛建成投產了,這批建成的十個加工廠都是給王恭廠生產槍管的,規模都不是很大,槍管的毛胚他們自己從王恭廠拉過來,做好以後又自己送到王恭廠去,工部也只提供機床,每家都可以配幾臺鑽床、幾臺車床、幾臺拉膛線床和一個小鍋爐。
至於機床的具體數量則由他們自己考慮,人員也由他們自己招,感覺自己能力強,管理水平高的就多裝幾臺機床,感覺自己能力有限的就少裝幾臺機床,只要能生產出合格的槍管就行了,至於產量,也由他們自己把握,反正做的多就賺的多,這些可都是勞模,不信他們不拼命幹。
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