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對。
什麼國以民為本,教育是國民的根本;什麼教育是千年大計,你們懂個屁!
黃道周噴的那叫一個舒爽啊,口沫星子濺射出去,群雄退避,最後,一個官員沒拉下,全被他搶到手了!
第十六卷 第二十二章 婁東二張
黃道周舌戰群雄,一經傳出,便成為京城百姓熱議的話題。
這傢伙猛啊,在皇上的默許下,僅憑一張嘴,幾乎噴翻了京城所有衙門的大佬!
教育部組建的問題至此就算是差不多了,所有官員一到位,各項工作便可以展開了,朱慈炅也不用去操心了,唯獨這個商業部讓他頭疼。
他為什麼頭疼呢?因為孫銓不肯應招啊!
他都拍了幾封電報到孫家洲了,孫銓就是不來,他也沒什麼辦法。
孫銓為什麼不來呢?倒不是他想抗旨,他實在是不能來,因為他在丁憂。
丁憂也就是守孝,泛指官員的父母或祖父母等直系尊長去世以後,官員必須停職守制的制度。
古代,父母死後,子女按禮須持喪三年,期間不得行婚嫁之事,不預吉慶之典,任官者並須離職。
這種制度,源自漢代,往往用於擁有官吏身份之人,丁憂期間,丁憂的人不準為官,如無特殊原因,國家也不可以強招丁憂的人為官,因特殊原因國家強招丁憂的人為官,叫做“奪情”。
守孝三年,貌似有點太蠻不講理了,其實是有一定道理的。
丁憂的道理是什麼呢?就是要報父母的恩,因為孩子出生三年內都離不開父母,時時刻刻都需要父母的照料,所以子女長大以後對父母晚年都要盡心盡力,父母去世了做子女的也要時時感念他們的恩情,至少守孝三年。
這不但是孝道,更是對人性本善的維護,父母的恩情是最重最大的,如果連父母的恩情都能忘,你讓他愛別人、愛社會、愛國家,那怎麼可能。
至於奪情,一般皇帝都很少為之,因為這樣有違孝道,就算奪情把人留住,也不一定會有好結果。
像萬曆朝的張居正就是個很好的例子,萬曆五年,張居正的父親去世,當時張居正剛掌握權力不久,各項工作剛剛鋪開,他當然不願意就此回家守孝,再加上年幼的萬曆也十分崇拜他,於是,雙方一拍即合,奪情!
這一奪,直接奪得張居正自我膨脹,開始從一個賢相轉變為一個權臣。
後面萬曆長大以後,發現自己被張居正騙了,從此幾乎不再相信任何官員,以致與文官集團離心離德,甚至創下了幾十年不早朝的記錄。
研究明朝歷史的,常有“明實亡於萬曆”的說法,追根溯源,正是因為張居正在權力與孝道之間的迷惘,造成了萬曆皇帝性格上的扭曲,以致朝政日非,把大明的元氣一點點全消耗光了。
朱慈炅也不敢隨便讓孫銓奪情,為此,他特意請來了自己的恩師徐光啟和師兄陳子龍,徵求他們的意見。
這兩人也反對讓孫銓奪情,以孫承宗的威望,孫銓如果奪情,不知道要面對多大的輿論壓力,在世人的口誅筆伐中,他很難專心於工作,還不如找人來替代他。
找誰呢?朱慈炅心中真的沒有什麼合適的人選了,要說朝廷事務,不管是什麼事,都能找到那麼幾個合適的人選,唯獨商業這塊,還真難找到合適的人,因為在傳統的思想觀念中從商是操持賤業,誰會去研究這個!
徐光啟和陳子龍在商業這塊倒是有一定的研究,問題這兩個都不能去,徐光啟就不說了,他已經沒這精力了,陳子龍是有精力,但他朱慈炅培養起來接任內閣首輔甚至是接內閣總理大臣的,還負擔著太子的培養,讓他去管商業部,簡直是大材小用。
還好,陳子龍恰巧認識這樣的人,而且還不止一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