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大局的守將,肯定已非精於戰事的衛文升了。
與衛文升有舊的李隱,原本還打算寫信給衛文升,向他勸降的,見此情形後,只好斷了這個心思。
就在李家著手準備進攻長安的時候,河南、山東發大水,餓殍遍野。楊廣下詔開黎陽倉賑濟饑民,但官吏們卻不按時賑濟,每天有幾萬人死去。
徐世績對李密道:“天下大亂,本來就是因為饑饉的緣故,現在我們若是再得黎陽倉,大事就可告成功。”
李密聽從了徐世績的意見,派徐世績率部下五千人從原武渡黃河,會同元寶藏、郝孝德、李文相及洹水賊帥張升、清河賊帥趙君德共同襲取了黎陽倉並在那裡據守。
徐世績開黎陽任由百姓來吃糧,十天之內得到精兵二十餘萬人,武安、永安、義陽、弋陽、齊郡都相繼投降了李密。
竇建德、朱粲等人也派遣使者依附李密。李密封朱粲為揚州總管、鄧公,與竇建德兄弟相稱。
泰山道士徐洪客向李密獻書道:“大批的人馬長久地聚在一起,恐怕糧盡人散,出師時間長了,就會厭戰,那樣就難以取勝獲得成功,魏公不如乘著有進取的時機,憑藉著軍隊的銳氣,沿運河南下,直取江都擒拿獨夫楊廣,以此號令天下?”
李密認為徐洪客的建議很有運見,寫信召他來,但卻沒有采納徐洪客的意見。原因還是如他拒絕勸他入關中的柴孝和一樣,他並不能在洛陽尚未攻佔的情況下,冒險去攻取其他地方。
道士徐洪客得知李密的恢復後竟,並未前去投靠李密,離開泰山雲遊去了。
李密得知徐洪客竟雲遊不來後,心中很不高興,向帳中一位同樣身穿道袍的人問:“玄成,你說徐洪客為何棄我而去?”
這位身穿道袍的人,姓魏名徵字玄成,是河北鉅鹿人,年輕時孤苦貧窮,但喜好讀書,抱有大志,為人性情放浪不經營謀生之業。一開始作過道士,因此喜穿道服,後被武陽郡丞元寶藏召他掌管書籍。
今年八月,元寶藏舉郡投降李密,被李密封為上柱國、武陽公。元寶藏於是派魏徵寫信向李密緻謝,李密喜歡魏徵的文辭,因此就將他召來,為元帥府文學參軍,掌管記室。
魏徵這時聽聞李密的詢問後,站起身來答道:“徐洪客應該是因為魏公沒聽他的建議,從而輕視魏公,所以才不願意來投吧!”
李密聽後,大為皺眉,心中想到,這個魏徵啊,才能是有的,就是說話太直了點,實在不討人喜。
魏徵似乎也知道李密厭惡自己,於是便主動退出了李密的營帳,他搖了搖頭,於心中嘆道:“以前洛陽無良將的時候,魏公尚且不能攻克洛陽,現在有善戰之名的王世充帶著江淮勁旅主持洛陽大局,魏公就更加沒機會將洛陽攻下了。”
王世充是今年七月份馳援東都洛陽的,那時楊廣似乎鐵了心要滅掉李密,幾乎將現在朝廷的能調之兵,無論遠近通通都往洛陽調去,王世充也在其列。
一開始王世充原本在名義上是歸薛世雄統轄的,但王世充萬萬沒想到,忽然之間,喜從天降,大名鼎鼎的薛世雄竟被竇建德給擊敗,且退回轄地後不久就病死了,使得王世充得以接任薛世雄的重任,統率洛陽諸軍。
“這難道是老天在助我成大事?”王世充這陣子心中總會如此浮想聯翩。
王世充既然來到洛陽,就不打算再回江都的了,他此時的想法,就是儘快將李密消滅,然後獨霸中原,再以洛陽雄兵爭奪天下!
因李密與王世充各自的野心與目標,兩人註定是生死之敵,最後的結局不是他死,就是我亡。
九月十五日,王世充率大軍夜渡洛水,在黑石紮營,第二天,他分兵守營,自己率領精兵在洛北列陣,兵鋒直指李密軍的大本營洛口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