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歲的時候便能開三石弓,射殺猛虎,羽怎麼能與之比較!”
王羽這句話雖然聽起來有自謙之意,但他心裡也是對話裡的主角敬佩不已。
蓋胤,也就是中年男子蓋勳的二兒子,在歷史上並沒有留下什麼名氣,可是他的實力,即便是王羽也得佩服不已。
而他的父親蓋勳,更是一個不得了的人物!
蓋勳,字元固,敦煌郡廣至縣(今甘肅安西縣西南)人,東漢末期名將。
曾任涼州漢陽郡長史,遷任漢陽太守,後入朝為討虜校尉,頗受漢靈帝劉宏信任,出為京兆尹。
其為人深明大義,秉公辦事。
王羽依稀記得,這個時代的蓋勳與歷史一樣,在年輕時,是透過舉孝廉入仕,擔任漢陽長史。
在其在任時,漢陽郡從事蘇正和彈劾貪贓枉法的太守,涼州刺史梁鵠接案後,擔心這樣做會威脅自己的官位,便想殺了蘇正和,討好太守以保全烏紗。
於是,他徵詢同蘇正和有著深仇的蓋勳,就是想借機殺他,而蓋勳的心腹也勸其乘機報仇,但蓋勳反駁道:“不可。謀事殺良,非忠也;乘人之危,非仁也。”
最令人敬佩的事,蓋勳不僅沒有對蘇正和落井下石,反而勸告梁鵠說:“縛鷹卻欲使其擒鳥,擒了卻要烹鷹,那將怎樣用鷹?”
正因如此,梁鵠放棄了這個想法,蘇正和也得以保全性命,為了感謝蓋勳,他要求面謝蓋勳,然而蓋勳卻拒見了他,並讓人傳話給蘇正和:“吾為梁使君考慮,不是為蘇正和。”
“乘人之危”一詞更是在後來積澱為成語,為世人熟知。
不僅如此,他忠義仁勇,視死如歸,即便是羌人謀反,也不敢殺害他,反而送他回到漢陽,後來刺史楊雍上奏,推薦蓋勳兼任漢陽太守。
不過在這一世,明顯與原史發展不同,因為蓋勳現在就是漢陽太守,足足提前了近十年。
這一切的緣由,都是自己的父親。
當然,對於蓋勳此人,王羽最敬佩的地方還有他不畏董卓!
中平六年(189年)二月,董卓被拜為幷州牧,率領西涼軍抵達河東郡,停止不前。
蓋勳聽聞後,知道董卓是在觀望雒陽局勢,意圖參與政變,便下令防備董卓。
可最終,大局已定,董卓掌管朝政,蓋勳即使想要進行鬥爭,也迴天乏力,只好跟從皇甫嵩一同前往雒陽。
當時,公卿以下官員,見到董卓無不跪拜在地,而蓋勳初次見到董卓,僅僅是雙手作揖而已,在場的人無不大驚失色。
這就是蓋勳,蓋元固,一個鐵骨錚錚的漢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