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140頁

結果一波未平一波又起,那廂邊境上的事情還沒個結果, 知青這邊又出了大事。借著十一屆三中全會的東風, 雲南農場的知青請求回到家鄉與親人團聚。

遭當地政府拒絕之後,當地知青不惜以非常之法絕食抗議,提出了&ldo;不回城, 毋寧死&rdo;口號,震驚全國, 各地知青都亂了套。

經過多次協商談判, 知青如願以償,得到&l;留下的妥善安排&r;&l;不想留的通通走&r;的答覆。並且惠澤全國知青,為廣大背井離鄉的知青開啟了回城大門。

回三家村過年的許清嘉就見這個訊息一經宣佈, 好幾個老知青捂著臉哭了起來, 一些年輕的直接蹦得老高,有那眼窩子淺的姑娘當場喜極而泣。

這種激動,較之前年高考恢復有過之而無不及。畢竟高考這座獨木橋, 不是誰都能順利走過, 迄今為止, 三家村僅有一位知青透過上大學的方式離開。

而眼下, 不需要招工表,不需要病退證明,不需要大學錄取通知書……只要你想走,就能走,任何人不得阻攔。

哪怕是當地的家人,也只能挽留,不得強行阻攔知青回城。

從養殖場看兔子回來,短短一段路,許清嘉就聽見兩戶人家在爭吵在痛哭在哀求。

知青是可以回城了,但是配偶戶口無法隨之遷走,便是子女最多隻可以有一個人遷回父母所在的城市,而且有年齡及婚否的限制。

沒在當地成家的知青歡天喜地,毫不猶豫地去公社的知青辦登記。

已經成家尤其是有了兒女的,滿目的茫然不知所措。拖家帶口的知青大多數是很早之前就來的,他們中有些人在這裡待了十年不止。配偶在這裡,孩子在這裡,這裡已經成為了他們另一個家鄉,很多人以為一輩子都回不去了,也準備好在這裡待一輩子。

不防天降驚雷,他們可以回城了,然而這裡的家不能帶走。

猶如整個人硬生生被劈成兩半,一半在火裡烤,另一半在冰水裡浸。

一邊是老邁的父母,前途,生活環境更加優越的故鄉。另一邊是相伴多年的伴侶,年幼的兒女,艱苦的生活條件。

怎麼辦?

許清嘉聽得心裡難受,加快腳步回老屋。結果到了老屋,依然聽見了低低的哭泣聲。

她扭頭看了看自己當年的那間屋子,老屋的四間廂房都租給了知青,這一間租給了一對小夫妻。男的是七零年來的武漢人,女的是七二年從省城下來的,兩人去年春天結的婚。

兩個地方的政策都是隻能回到原籍地,回城便意味著夫妻要分隔兩地。

這兩年雖然回鄉下的時間不多,但是許清嘉看得出來,兩口子感情很好。

許清嘉搓了搓臉,去了廚房,就見秦慧如在做飯,孫秀花坐在灶頭後面發呆。橘黃色的火光照得她臉上的皺紋清晰可見。

&ldo;奶奶,&rdo;許清嘉端著笑臉走過去,探頭探腦:&ldo;紅薯烤好了嗎?&rdo;

孫秀花回過神,一把拉開她,嗔怪:&ldo;你這丫頭怎麼亂伸腦袋,沒得燎到臉。&rdo;

許清嘉嘻嘻賠笑。

孫秀花輕輕拍了下她的肩膀,拿著火鉗從火塘裡夾出一個巴掌大黑焦黑焦的紅薯,頓時可惜的叫了一聲:&ldo;誒呦,燒過頭了。&rdo;趕緊把其他紅薯都夾了出來。

許清嘉心道,您老人家心不在焉的,能不燒過頭麼!自打知道許向軍那邊情況之後,孫秀花就這樣了,兒行千里母擔憂。再恨許向軍虧待許家康,那也是自己身上掉下來的肉。

本來他們沒打算告訴老太太,許向軍已經出發,到了外面也聯絡不上,老太太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