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度卻沒能豐富心靈,德國人能克服錯誤卻無法避開歧路”。從韋昌榮兒子這段有點詩意的總結描述裡,李新敏銳的嗅到了一絲韋澤的味道。
“那麼閣下認為什麼方式才是更合理的方式?”李新問道。
“不能由英國主導,也不能由俄國主導。只有避免了這兩個國家的主導,才能讓巴爾幹地區得到穩定與和平。”俾斯麥首相提出了他的看法。
李新肚子裡面腹誹了一句,“合著還是得由德國主導。”
但是李新沒有把這話說出來,他問了一個問題,“德國作為三皇同盟的成員國之一,排除俄國的主導,又會對三皇同盟產生什麼樣的影響呢?就我所知,法國與俄國在經濟上有諸多合作,而德國與俄國之間的經濟往來,德國有著極大優勢。且不說俄國認為自己天然就應該領導巴爾幹的斯拉夫兄弟。咱們從經濟上來談,德國無法如同法國那樣提供俄國需要的支援,那麼德國在政治上如果無法滿足俄國的需要,三皇同盟又該怎麼走下去?”
首相暫時沉默了,李新的問題很尖銳,而且還正中核心。三皇同盟的目的是要打擊法國,英法之間矛盾重重,當英國實質佔領了埃及之後,矛盾更加激化。所以英法同盟的可能性變得很低很低。奧斯曼帝國傾向了英國,義大利就是一打醬油的,而且十五年前的時候,拿三帝國還在羅馬駐軍呢。所以指望義大利和法國全面合作是不可能的空想。
德國只要維持三皇同盟,就斷絕了法國找到盟友的可能。以德國的實力,與法國單挑的結果就是再來一次普法戰爭。
這個目的是對付法國的同盟一旦被俄國和奧匈帝國用來滿足他們自己在其他方面戰略目標的時候,奧匈帝國率先就和俄國對掐起來。德國領土的一部分在中歐,奧匈帝國是個完完全全的中歐國家。身為中歐國家的奧匈帝國不可能接受俄國成為中歐的霸主。俾斯麥首相面對的就是這麼一個複雜的局面。
李新也沒指望俾斯麥首相能夠真正回答這個問題,這已經牽扯到了一個國家的核心戰略判斷以及核心戰略操作的問題。不過李新這麼想未免就陷入了以己度人的誤區。其實俾斯麥首相很想能夠充滿自信的回答這個問題,因為能夠回答這個問題的德國,就在戰略上真正解決了困擾德國的最大困境。
可惜,首相直到這次會面結束都沒有去觸及與這個話題有關的內容。
第70章 亂站隊(八)
歐洲東以烏拉爾山脈、烏拉爾河,東南以裡海、大高加索山脈和黑海與亞洲為界,西隔大西洋、格陵蘭海、丹麥海峽與北美洲相望,北接北極海,南隔地中海與非洲相望。把這些土地加起來也就是一千萬平方公里。有現在中華民朝國土的三分之一。
歐洲各國人口總和超過3億,不到中國的一半。如果按照中國現在的人口增加速度來看,到了1900年左右,中國人口大概能到歐洲總人口的3倍。
李新不想嘲笑歐洲分裂成十幾個國家,而且還在繼續分裂。如果歐洲真變成統一的大帝國,以歐洲現有的工業實力與人口,中國必須非常非常重視歐洲帝國。別的且不用說,一個統一的歐洲帝國只怕完全有能力把中國攆出非洲。
從現實利益來講,分裂的歐洲對中國來說是一個天大的好事,而不是值得嘲笑的物件。
很多事情從單純的利益角度來看待,就會變得非常有趣。李新有時候在想,如果當韋澤陛下面對的是一個完全統一的歐洲帝國,中國解放戰爭的難度只怕大到令人絕望。
所以從漢堡乘船離開德國的時候,李新對此次摸底的成果很滿意。德國的首相,大臣,皇帝,還有諸多議員派系的首領,李新和他們都見了面,並且交流了對很多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