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任安東都尉,全權經略安州和東北。李平原就是安平公李德林之子,儒林名士李百藥的弟弟,另外最近行宮還傳出謠言,說李平原就是秘兵刀,而秘兵刀就是白髮賊。
十一月十八,聖主詔令,以右驍衛將軍、郕國公李渾為安東都尉府副都尉,即刻趕赴涿郡籌建安東都尉府。而在這之前,聖主已詔令左驍衛將軍、順政公董純卸任彭城留守,轉任雁門太守,併火速北上赴任。
十一月二十五,李百藥之子李安期奉齊王命令,秘密趕赴安州,代表齊王勸說李風雲,立即把飛狐留守軍隊撤至關外。
這些重大訊息都直接關係到了北疆局勢的走向,關係到了飛狐留守軍團的存亡,其中除了馮孝慈敗亡於張金稱的訊息已被飛狐知曉外,餘者均是頭一次聽到,所以留守軍團的軍政官長甄寶車、陳瑞、韓曜吃驚不已,同時也從李渾、董純這兩位齊王的支持者先後趕赴北疆,並且都以軍職兼領中央直屬府署和地方行政官長,清晰看到了聖主與齊王之間的妥協。齊王因此壯大了實力,羽翼漸豐,在北疆的話語權日益加重,對南北局勢的影響力也越來越大,而聖主則一邊默許和縱容齊王發展實力,一邊藉助齊王之力鞏固和加強北疆鎮戍力量。由此不難推及,隨著南北雙方的關係在李風雲攻佔安州後迅速走向破裂,聖主和中樞已著手準備南北戰爭了。
這種背景下,穩定兩京政局和國內局勢已是當務之急,恰好東征高句麗已基本達成目標,南北雙方的博弈焦點又集中到了安州和東北,使得聖主和中樞得以騰出手來集中力量處置國內危機,如此一來,遼東戰場上的遠征軍歸來之時,也就是國內戡亂剿賊進入之刻,而飛狐留守軍團因為活躍在北疆核心地帶,首當其衝成為剿殺目標,所以形勢十分嚴峻,留給飛狐留守軍團的時間非常少,若想趨利避害,唯有順勢而為,立即出關。
“我們已沒有選擇。”陳瑞搖頭嘆道,“既然齊王向聖主妥協了,寧願困守懷荒邊鎮,也不願聯合我們一起拿下燕北的控制權,不願與飛狐、安州形成三方呼應之勢,那麼當日明公所擬之計已無實施之可能,只能依照之前所議的既定決策,撤進安州,與明公會合。”
甄寶車、韓曜、澹臺舞陽互相看看,不約而同地點點頭。
“從時間上推算,李珉早已抵達安州,若明公接受我們的決策,允許我們撤出關外,相關命令很快就能送達飛狐。”甄寶車眉頭緊皺,憂心忡忡地說道,“怕就怕明公正在遠征弱洛水,訊息傳遞不便,那就麻煩了。”
“正因為如此,我們不能優柔寡斷。”韓曜一揮手,語氣堅定地說道,“之前我們已經做出了決策,如果齊王這條路徹底斷絕,我們就撤離出關。如今我們別無選擇,必須執行既定決策,立即出關,否則當斷不斷,必受其亂。”
“但是”甄寶車躊躇道,“安州那邊的形勢很惡劣,在條件不允許的情況下,如果我們不顧一切強行撤進安州,結果可能更糟糕,所以我們必須徵求明公的意見,讓安州做好接應和會合的準備,否則後果堪憂。”
“之前明公已經說得很清楚,他同意我們撤進安州。”韓曜毫不客氣地反駁道,“明公給了我們上中下三策,其中下策就是撤進安州,如此明確指令,還需懷疑?”
“某不是懷疑明公的指令。”甄寶車據理力爭,“出關是一件大事,不但關係到我們留守軍團的生死,也關係到了塞外主力軍團的存亡,所以必須統籌謀劃,長城內外必須緊密配合,互為聲援,否則如何確保我們出關的安全?又如何確保安州的穩定?”
“時間,誰給我們時間?”韓曜當即質問道,“你看看我們的糧食儲備,還能支撐多久?明公離開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