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147部分

團都要隨之分裂重組。這一次變化最大;楊氏成了皇族;是最為尊貴和最為強大的一股政治力量;其他諸如高潁等山東籍貴族則紛紛迴歸本堂;也脫離了武川政治集團。但這還不是最大的變化;最大的變化是;隨著中土的統一;中土的政治力量大規模擴大;除了關隴本土貴族集團、河洛貴族集團、以勳貴八姓為首的虜姓貴族集團、融合了漢虜兩姓的武川貴族集團外;還加上了山東貴族集團和江左貴族集團;而後兩個貴族集團歷史悠久、文化底蘊深厚;實力極為強悍;它們進入政治中心;直接威脅到了關隴政治集團的統治地位。

高潁理所當然成為山東貴族集團的領袖;他與武川貴族;與先帝和文獻皇后漸行漸遠;而尤其嚴重的是;到了開皇末年;先帝的執政理念與高潁的改革思路產生了衝突;先帝的改革步伐越來越快;而高潁則逐漸成為保守力量的代言人。

高潁的聲望太高;權勢太大;政治力量太強悍;一旦太子楊勇登基;以高潁為首的保守勢力必將控制朝政;山東貴族集團必將東山再起;而先帝的執政理念必定難以繼承;改革必定要偏離既定軌道;於是先帝和文獻皇后;還有支援他們的關隴籍政治集團;開始以皇統之爭為戰場;向以高潁為首的保守勢力展開了凌厲攻勢。高潁倒了;太子楊勇也就倒了。

聖主登基後;改革加速;隨之而來的則是整個貴族官僚集團利益受損。聖主觸犯了整個統治階層的利益;反對者當然越來越多;而聖主登基之初爆發的漢王楊諒之亂;迫使聖主在危急時刻不得不向眾多政治勢力做出妥協;其中就包括重新起用高潁;於是朝堂上的保守力量大增;改革的阻力越來越大;聖主不得不痛下殺手。

大業三年的榆林政治風暴;實質上就是改革派和保守派的巔峰對決;雖然也牽扯到了山東人和關隴人之間的矛盾;但這些矛盾不是導致風暴的主要原因;真正的核心因素是最高統治者對權力和財富的再分配有著截然不同的態度;這關係到中土的命運;國祚的存亡;必須爭個勝負;做個了斷;不死不休。

高潁死了;子孫流配;後代禁錮於仕途。隨著他的死去;中土最大的保守勢力灰飛煙滅;改革最大的阻礙土崩瓦解;聖主在政治上終於迎來了自己的時代。

高潁是皇帝和宇文述的最大政敵;高潁是被皇帝下旨殺死的;高潁是山東人;高潁家族是高等貴族;高潁曾主宰朝政二十年;高潁死於大業三年的榆林;高潁的子孫後代流配邊疆;所有這些都符合李密對李風雲神秘身份的推演。如果推演是正確的;那麼李風雲極有可能是高潁的後代;當然;也有可能是高潁親信部屬或者是家族家將的後代。

至於與高潁一起死去的宇文弼和賀若弼均是鮮卑人;屬於虜姓貴族集團;假如李風雲是他們的後代;那麼即便造反;也不會得到山東貴族的支援。在當今這個年代;沒有貴族支援的反賊;根本就不可能生存下去;更不要說形成規模為政治勢力所利用了。

李風雲靜坐一旁;耐心等待李密的思考結果。

現在聯盟的力量太弱了;必須最大程度地利用這次機會擄掠通濟渠;而李密及其背後的龐大勢力正好可以給聯盟以保護;所以必須想盡辦法把與齊王楊喃的決戰拖延到七月甚至更遲一些。但李密背後的楊玄感顯然對東征還是抱著樂觀態度;為了在未來的政局中掌握主動;他必須儘快摧毀齊王楊喃;為此他要確保對通濟渠戰場的控制;確保對李風雲和義軍聯盟的控制;絕不容忍李風雲和聯盟破壞他的全盤謀劃。

在楊玄感的謀劃中;李密是關鍵;楊玄感透過李密來遙控指揮通濟渠戰場;所以若想影響楊玄感的決策;就必須先說服李密;但李密太聰明瞭;智慧太高;李風雲若想實現自己的目標;吃飽喝足;然後從虎狼的夾攻中脫身而走;難度太大。

李密終於抬頭;目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