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就變了,招撫條件也就滿足了。”
崔鈺沉思良久,微微頷首,“兒立即返回博陵。”
=手機使用者請訪問m
。。。
第八百零七章 奚王的對策
九月二十八,安州,武列水。
下午,奚王阿會正率奚族主力大軍抵達武列水東岸,於牛頭津一線列陣。
此刻在武列水西岸,聯盟數萬大軍一字排開,旌旗飛舞,甲士林立,殺氣騰騰,氣勢如虎。
阿會正與諸部落首領飛馳河岸,隔河相望,百餘步外,便是敵軍,清清楚楚,一覽無遺。所有人都沉默不語,心情都非常沉重,氣氛很沉悶很壓抑,除了戰馬偶爾嘶鳴和河水滔滔外,一片死寂。
奚王府失陷的噩耗早已傳遍奚族高層。阿會正於昨夜橫渡五渡水之前召開軍議,數十位都督以上級將領全部參加了這次軍議,首先出場的就是阿會長盛和馮鴻,兩人詳細述說了安州形勢突變的全部經過,從接到鬼方報警到奚王府失陷,從誤判敵人是突厥人到真相大白,事無鉅細,一一告知。
阿會正之所以公開真相,也是迫不得已,他知道瞞不下去了,奚王府失陷意味著奚族陷入亡族滅種之絕境,如此大事,怎麼可能瞞得住?瞞得時間越長,越對阿會正不利,最後成眾矢之的,眾叛親離,敗亡得更快。而尤其重要的是,當前戰局對奚族嚴重不利,基本上沒有勝算,除非發生奇蹟。
阿會長盛和馮鴻逃到松子嶺的時候,奚王府已經失陷一天一夜,十八個時辰足以讓敵人趕到武列水,藉助這道天然險阻之力,頑強阻截奚族大軍,如此一來,奚族大軍進退兩難,深陷困局,人人自危,惶恐不安,一旦奚族諸部為了自身利益而紛紛倒戈,則聯盟分崩離析,阿會正和阿會氏固然有覆滅之禍,奚族諸部也難逃亡種之災。
所以阿會正仔細權衡利弊後,果斷決定公開真相,命令阿會長盛立即帶著殘軍與主力會合,同時召集都督以上級將領進行軍議,共商大計,共同決定奚族存亡。
噩耗所產生的衝擊力太大了,奚族諸部將領驚駭欲絕,難以置信。兩個多月前奚族還遠征契丹,雄心勃勃要稱霸東北,但兩個多月後的今天,卻陷入了滅族之絕境,這種懸殊的反差如同致命一擊,讓奚族諸部將領幾近崩潰,好在此刻奚族主力大軍還在,還有兩萬餘控弦,還有挽救之可能,退一步說,即便一敗塗地,奚族還能困守馬盂山東南一隅,等待東山再起之機會。
危難之際,阿會正這位奚王的重要性就非常突出了,他就是奚族的大旗,就是諸部落的統帥,沒有他的存在,諸部落就是一盤散沙,無法形成凝聚力,無法團結起來一致對敵,而各自為戰的後果必定滅亡,所以此刻真相的公開,不但不會削弱阿會正的權威,反而會增加他的實力,有助於他獨攬大權力挽狂瀾。
諸部落將領深陷悲觀頹喪絕望的同時,也抱著一絲僥倖,寄希望於奇蹟,寄希望於阿會正大展神威逆轉危機。
阿會正倒是從容自如,關鍵時刻表現出了王者的風範。他安慰諸將,認為當前的安州形勢看似惡劣,看似奚族已陷入絕境無計可施,實則並非如此,安州形勢不能孤立看待,必須把它放到南北大棋局中去看,如此則形勢大不一樣。
在南北對峙中,安州看似微不足道,實則它的歸屬直接影響到了東北局勢,而東北局勢的動盪,所影響到的不僅僅是遠東地區和東胡諸種,還嚴重影響到了大漠和北虜諸種,因為東北處在大漠的東南方向,是磧南地區的側翼,而磧南與中土接壤,是南北對峙的主戰場,東北一旦落入中土之手,磧南的側翼就暴露在中土的攻擊下,突厥人在南北對峙中就處於劣勢,所以一直以來大漠上的突厥人都與以奚、霫和契丹為主的東北諸族結盟,將它們視為自己的有力別部,百般拉攏,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