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囂張一段時間好了!
朕今日對你等起誓,最多三年時間之內,待朕收拾江山有足夠實力的時候,便定會再次親征遼東,將建奴徹底掃平,克復遼東之地!”
肖天健其實何嘗不想利用這個千載難逢的機會,一鼓作氣將建奴滅掉,但是理想和現實總是有差距的,雖然現在他麾下兵精馬壯,但是後勤補給以及關內尚未平穩的局勢,卻始終讓他不能按照他的意願來做事。
想想大明朝幾十年來幾乎以傾國之力,將數千萬兩白銀,投入到遼東戰場,這麼多年來,也沒有能將建奴滅掉,反倒因為不斷增加的遼餉,鬧得天下一片大亂,最終甚至於將大明王朝生生折騰到了現如今的地步。
他想要以這麼四五萬兵力,幾個月時間便將遼東克復,是根本不可能的,在沒有做好充分的準備之前,單是物資補給,便能將他新建起來的這個大中朝拖垮,所以現在雖然他們獲得大勝,單是距離滅掉建奴,卻還是有很長的路要走。
(今日特別鳴謝風沐春江兄弟的打賞!)
第一百零四章 襄外&安內
現如今他和崇禎以及歷代王朝的國君都面臨著同樣一個問題,那就是到底襄外還是先安內,對於他一手新建立起來的大中朝來說,根本不似當初大明那樣,有著雄厚的參政基礎,經過這麼多年來的戰禍,國內不但人口劇減,而且不管是農耕還是商業,都飽受摧殘,這次支撐他北伐,已經可以說榨乾了他們本來就不豐厚的底子,更加上現如今北方尚有京師還未攻克,大明朝名義上還存在,另外由於他急於北上,僅僅是控制了大運河的沿線,山東尚有東北部以及膠東半島尚處於明朝官府的控制,雖說北方明軍已經被他打殘,但是殘存下的勢力卻始終威脅著他們本來就很單薄的後勤補給線,而且他們的後勤補給線現如今有兩三千里之長,許多地方防務相當薄弱。
如果他這個時候便揮師進入遼東,尋求和建奴決一死戰的話,後面只要稍微出一些問題,補給線被掐斷的話,那麼對於他這些精銳兵馬來說,就是滅頂之災。
這一路上追到這裡,肖天健一直都在考慮這個問題,就連一直都力主儘快滅掉建奴的盧象升,這個時候也開始替肖天健考慮這些問題,這一路上他和李信,也多次跟肖天健商量過下一步該如何行事。
當走到這裡的時候,肖天健終於還是下定決心,暫時就讓建奴再苟延殘喘一段時間,時下他最重要的還是要先將大明王朝的事情給處理掉,以最快的速度將北方平定,恢復被戰禍摧殘的北方農業和商業,在積攢下比較充足的物資之後,才能再一次發兵出關,將建奴這個大麻煩徹底的清除掉。
本來肖天健對於崇禎那種襄外必先安內的思想是深惡痛絕的,但是現如今換成了他要主理天下的時候,他悲哀的發現,他也不能跳出這個怪圈,甚至於他現如今才真正切身體會到了崇禎的難處,不管換成誰來執掌這個天下,恐怕都只能做出一個選擇,所以他也唯有先帶著遺憾,放棄繼續追擊建奴,甚至於連僅剩下一步之遙的錦州,也暫時無法集中力量去克復。
眾將聽罷之後,於是這才明白肖天健為何會選擇這個時候放棄攻打錦州,令他們收兵返回濟寧城。
眾將想想也是,他們這些天倒是殺的痛快,但是卻壓根沒有考慮後勤補給以及關內的那些紛雜的事情,此次從閻重喜左路軍先行抵達山海關,到現在大軍雲集山海關一帶,已經有一兩個月時間了,他們這麼多兵馬每天的消耗,都非常巨大,後面轉運過來的糧秣物資,除了要滿足他們的需要之外,還要滿足山海關內那幾十萬剛從關外逃入關內百姓的需要,他們為將者可以不問這些事情,只等著張口吃飯,可是肖天健這個皇帝不能不考慮這些事情,現如今他們經過連番激戰下來,其實軍中彈藥已經消耗的差不多了,如果想要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