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王走後,朱由檢便得以有空在這處葉傢俬園裡逛了起來,看著湖光山色,他不得不承認,這裡的景色是很美的。
但緊接著,朱由檢就因此擔憂起來,他擔憂現在這處屬於他的私園會被建奴奪去。
一時,朱由檢也沒了興致在賞這原理美景:“擺駕去軍械總局!”
朱由檢拿下淮安城後,他的大明帝國中央政權已經開始增加持續增加他抵抗建奴的實力。
這裡面既有硬實力也有軟實力。
硬實力暫且不提。
先提軟實力方面。
下旨調方岳貢任淮安知府的行政命令已經發往南京。
作為一名有地方執政經驗且知曉錢穀事的官僚,朱由檢和他的輔政大臣們都相信他能讓淮安城繼續繁華下去,且在將來為抵擋建奴的鐵騎做出貢獻,主要是錢糧方面。
武家墩的屯堡已經開始插秧,只等著秋收時的來臨。
而內閣首輔蔣德璟繼續組織著招募來的流民開墾荒田,並搶在夏季到來之前,先插下第一波秧苗。
按理,朱由檢作為大明皇帝,依舊可以從江南等地收到兩百多萬石的糧賦,完全不差這點糧食。
但朱由檢自己知道,他要的不是武家墩數萬畝良田的糧食收入,他要的是從士紳階層手裡奪走基層控制權,要的是自己掌控天下的權力基礎,要的是整合農民的力量並讓大明走上工業化的道路。
朱由檢知道自己只有用更先進的政治制度才能打敗依舊是要建立一個儒家為主體的封建社會的滿清王朝。
武家墩的屯堡沒有宗族,全身自耕農,管理者也不是宗族裡的族長即德高望重的鄉紳,而是根據各屯堡內部選舉並由中央處直接任命的。
因而,武家墩的管理者皆是直接秉承皇帝的意志做事的。
這與傳統鄉紳社會是不同的,在傳統的鄉紳社會里,村莊的管理者很多時候就是當地的名門望族即鄉紳們。
這些鄉紳們有“自治權”,可以不顧朝廷法令,擅自利用族約或鄉約處罰自己村裡的民眾。
如讓女子浸豬籠。
開祠堂杖斃族人等。
底層的農民們都被這些鄉紳們控制著。
但武家墩不一樣,朱由檢的指令可以直接通達到一個生產組即一個村的管理者,進而直接可以管理和動員農民。
這也是福王想要武家墩的良田,朱由檢為什麼不給的原因。
武家墩算是朱由檢的農業基本盤了。
而且,朱由檢的農業基本盤還在擴張中,葉、竇等因為得罪朱由檢而被治罪抄家的縉紳的田地自然也要被朱由檢建立屯堡制度。
原有佃戶全部自動成為屯堡民戶,統一由內閣首輔蔣德璟管理。
有了農業基本盤,朱由檢自然也有自己的工業基本盤。
朱由檢的工業基本盤便是他的軍械製造總局。
但朱由檢的軍械總局沒有搬進淮安城,依舊一處叫五門山的溪谷邊,因為生產槍械和火炮的生產車間已經在這裡搭建好,不好直接搬遷進淮安城來,何況現在的工業基本上還是水力驅動為主。
有農業基本盤和工業基本盤的朱由檢建立起一支可以與建奴作戰的強軍即近衛軍才有了基礎。
按照朱由檢的設想。
在以後,他需要用自己屯堡的農業收入支撐起整個近衛軍體系的後勤糧食需求。
而軍械總局的工業生產則為整個近衛軍體系提供裝備需求,以及透過工商業賺取的利潤投資技術研發與增加社會福利保障,以確保自己這個皇帝直接統治的百姓都比其他勢力統治區的百姓過的好。
只有這樣,朱由檢相信自己的近衛軍才能成為對自己足夠忠誠又足夠強大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