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瑜一直奉勸龔都投降劉賢,就是想禍水東引。周瑜其實算準了劉賢不會接手黃巾。龔都是此次江夏事件的首害,是留不住的,與其殺了,還不如留給劉賢。
果然劉賢並沒有接手龔都,而龔都也沒有要投靠劉賢的意思。無奈之下,周瑜只能讓人殺了龔都,算是給袁術一個交代。
其實劉賢也不是不想招降黃巾的,事實上他才是現階段最想招降黃巾的人。因為黃巾就代表著大量的人口,稍加訓練就可以拿來作戰的兵卒。
前者就是生產力,後者就是戰鬥力。那麼為什麼劉賢沒有透露絲毫要招降龔都等人的意思呢,這一方面,還得要看荊州的組織架構。
荊州握在劉賢手裡的四郡,除了零陵是大本營,武陵南郡以及桂陽三郡其實都是半和平化接手來的。讀者細想,這代表著什麼?代表著世家並沒有因為戰火而大幅度削弱。
咱們說的烝陽劉氏、漢壽潘氏、漢壽龔氏、泉陵劉氏、桂陽劉氏乃至於荊襄咱們熟悉的蔡蒯黃龐等各個氏家,他們都並沒受到大幅度的削弱。
他們因為家族的做派,或者不仕,或者仕縣,或者仕郡。總之在荊州,這些世家的話語權是非常強的。
世家的天敵是誰?那麼作為利益既得者,來爭奪利益的一切人都是他們的天敵。通篇讀來,劉賢除了在零陵會大幅度的取兵用兵,其餘各郡都是保持大規模的建制的,其原因一來是為了防止外敵,其實更多的還是防止世家作亂。
尤其是武陵和南郡,劉賢在益中打的再慘,跪地磕頭了,也不會從荊州調兵。這就是因為劉賢的大部分中高層,還是士族出身的多。
哪怕劉賢在武陵和桂陽施政,也跟蔣琬和劉甫再三說了,儘量保證既得利益者們的利益。
這個不是說說的,比如皇帝,他一個政策觸犯了本朝的三公九卿或者三省六部中絕大多數人的利益,那麼他的政策就只能在他的眼前實現,基本走不出皇宮。
那麼再說回來,吸收黃巾的好處,劉賢郭嘉都想得到。事實上他們在內心是很願意吸收的,只要刨掉一部分糟粕,比如龔都這些人,吸收起來很爽利的。但是為了吸收黃巾,觸犯世家們的底線,這就得不償失了。
新政為什麼能實施,是因為人少地廣。劉賢這一套政策,假如拿到中原,早特麼毀了。那麼我們再說回來,為什麼在中原的曹操能夠吸收大量的青州兵呢?是因為曹操餓了,什麼都要吃!
事實上他也嚐到了惡果,世家是做出了反擊的。兗州刺史劉岱戰死後,陳宮力勸曹操入主兗州,曹操才得以快速起家。而八廚之一的張邈也是同樣早期就投資了曹操,兩人都是曹操的天使投資人。
而陳宮和張邈為什麼要背刺曹操,選擇外來戶呂布。陳宮和張邈就這麼牛麼?兩張嘴就勸動兗州全境跟著一起投靠呂布?只給我們孟德公留下了三縣之地?
這事實上就是兗州境內的世家的選擇,某些程度上來講,是曹操接收了青州兵後,觸動了兗州世家的利益。青州兵青壯之士十萬,為什麼一個出名的將領都沒有?就是曹操為了安撫世家所以不給高階軍官的名額。
劉賢現在的組織架構很穩定,他沒那麼餓,他麾下郡縣計程車族也很強,那就註定他無法忽視惡果而直接接手龔都等人的豫州黃巾。
同樣的道理,袁術與汝南潁川的黃巾來往甚為密切,但是他從來不想著把他們編為正規部隊。因為袁術所領的諸郡,氏族的力量也很強。所以袁術也不餓,他可以把黃巾拿來用,但是他不可能給黃巾名分。
咱們在看三國後期,孫權所在的吳國,其實是世家府邸最多的地方。咱們常常聽說的顧、陸、張、朱四姓,基本把持著吳國。
後來孫權放手去整治四姓,吳國國力也由盛轉衰。
曹丞相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