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以,船隻和大炮的發展,是相輔相成的,無論是離開哪一樣,都不可行。
事實上,在海戰結束以後,薛知蝶和孫勤怕,就開始忙著設計更大型的戰船和火炮了。
張準也參與了初步計劃的制定。
初步確定,新一代的戰艦,排水量在三百噸左右,裝載刃門左右的飛龍炮。
同時,還需要裝載數門的大口徑(口徑在兇毫米以上)火炮。
張准將新型戰艦的名字都確定下來了,就叫“劍牙艦”他要這些戰艦,好像利歹,好像狼牙,狠狠地將敵人撕碎。
為了劍牙艦的儘快下水,張準分別成了兩個研究小組。
一個是專門研究船體的,自然是薛知蝶領頭。
一個是研究大口徑火炮的,牽頭的當然是孫勤憤。
“要人,有人!”“有錢,有錢!”“要糧,有糧!”張準向薛知蝶和孫勤怕鄭要承諾。
儘管有登州水師突如其來的襲擾,雙方在海面上狠狠的對撞了一下,但是,總體而言,張準目前和官府,還是處於蜜月期的。
無論是私鹽生意,還是玻璃生意,暫時都沒有受到影響。
因此,大量的銀子,源源不斷的流入張準的控制區域。
有了銀子,自然要儘快的轉化為戰鬥力了。
當然,有了銀子還不夠,還要有人才。
單靠薛知蝶和孫勤怕兩人,是無法完成如此繁重的設計和建造工作的。
所以,張準慷慨的答應,只要是兩人看中的人才,都可以盡最大可能的抽調。
薛知蝶在江南,知道不少的和造船行業相關的人才,可以透過沈凌菲、郭明泰、黃四郎的途徑,將這些人挖來。
至於孫勤怕,知道的人才就更多了。
他老子以前是山東巡撫,他本人又是搞技術的,對基層相當的熟悉。
哪些工匠有本事,哪些工匠是混飯吃的,他全部都清楚。
透過他的關係,可以拉到大量的工匠。
其中,最令張準感興趣的,就是除了鑄炮工匠之外,還有登州水師的造船工匠。
不知不覺,就勁章了,悶騷的自武慶祝一下(
刺明
因為朝廷早就決定,不再為水師增加新的戰船,所以,登州水師原來的工匠,一個個都沒活幹,只能苦苦的熬日子。對於工匠來說,沒有活幹,就沒有收入。所以,他們必須另謀出路。對於張準,他們當然是無法信任的。但是,有孫勤憤出面,他們就會認真的考慮。最終,有相當部分的船匠,來到了浮山城,加入了薛知蝶的造船大軍。
別的不說,單單是一個登州城,就有不少的工匠閒著沒事幹。張準腦門上掛著反賊這個小金字招牌,他們儘管心動,卻始終沒有下定決心到這邊來謀生。但是,有孫勤怕出面,那就不同了。前任巡撫大人的兒子,都在張準的手下做事,還猶豫什麼啊?趕緊過來吧!晚了就沒有好位置了!
結果,在極短的時間,登州城內,就有幾百名的工匠,投靠到浮讓城這邊來。他們的到來,極大的加強了張準的技術力量。除了部分工匠參與研究鑄炮之外,其他的工匠,被分佈到不同的行業。各個行業的技術力量,得到充實,帶來的,當然是生產效率的提升。
其中,表現得最顯著的,就是虎賁銳的生產能力,從原來的每天三十支,增加到每天四十支。火藥和米尼彈的生產,也同時擴張。武器裝備的強化生產,讓張準的再次擴軍成為可能。同時,武器輸出也成為可能。
十一月底,張準回到了鰲山城。
才進來白宮,就有人迎上來,溫柔的說道:“老爺。”
正是柳如是。
和剛刊到來的時候相比,柳如是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