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競爭力的產品?有些人會說,那是因為中國有一群特別優秀的企業家。沒錯,中國的企業家的確很厲害,他們擁有勃勃野心、強烈的進取精神,而且敢想敢幹、奮發圖強,因此造就了一大批在國際上擁有強大競爭力的企業。
但除此之外,我們還應當看到組成這些企業的基石——那就是成千上萬優秀的、極其吃苦耐勞的、由普通中國人所組成的優秀的中國工人。如果沒有他們的貢獻,那麼這些擁有強大競爭力的中國企業就不會出現。關於這一點,美國《時代》週刊已經給出了相同的評價,正因為此,他們才將中國工人評為2009年年度人物的第二名。
對中國工人和中國企業所創造的驚人業績,或許我們可以看一下英國《金融時報》前駐北京首席記者金奇(James Kynge)所著的《中國震撼世界: 飢餓之國的崛起》一書中,對沙鋼收購德國蒂森克虜伯鋼廠的描述:
我到那兒時,只剩下一塊疤了,一塊赭色的土疤,有25個足球場那麼大。德國最大的鋼鐵廠之一德國蒂森克虜伯鋼廠(又名“鳳凰”,為紀念鋼廠所在地多特蒙德從1944年轟炸後的廢墟中崛起),自第二次世界大戰前一直矗立此地。如今,這裡只剩下幾堆扭曲的廢鐵。我朝路邊一位身著工裝的男子走去,他正將一截巨大的金屬管道吊上卡車。我問管子往哪運,他伸直腰,然後說道:“中國。”
鋼廠的裝置早就運走了。安裝在60米高的廠房內的頂吹氧轉爐,加工卷板長度超過1公里的熱軋鋼機,一部燒結機,一座鼓風爐,還有許多其他部件,所有裝置都用木條箱包裝,塞進集裝箱,裝船啟運,然後在長江口附近被拆箱。在長江的平坦沖積平原上,又嚴格按照在德國的樣子,一個螺絲也不差地把裝置重新組裝。運走的裝置總重達25萬噸,外加40噸詳盡解釋重組過程的檔案。
中國人把德國人震了。
蒂森克虜伯鋼廠表示,無論有沒有找到買主,工廠都得關門。中國人的突然收購來得太快,但令當地人目瞪口呆的,與其說是中方的收購,不如說是隨後發生的種種事情。
好像不知從哪兒來的,廠裡突然出現了近1 000名中國工人。在廢棄的廠房內,他們搭起臨時宿舍,就在那兒湊合著睡。整個夏天,工人們一週工作7天,每天12小時。後來,一些德國工人和管理人員頗有微詞,中國工人才被迫尊重當地法律,每週休息一天。
到2002年年底,中國人不到一年就完成了拆卸工作,比答應蒂森克虜伯鋼廠的進度提前了一年,而比這家德國鋼廠的最初估計整整提前兩年。
在中國工人離開前夕,柏林的中國駐德國大使館一位外交官前來對工人發表講話。“中國人在德國以洗盤子和開餐館出名,”外交官說,“我們的企業想在這裡開展業務時,有時僅僅是為了約見對方一面,就得低聲下氣。但你們透過自己的工作,為中國人爭了光!”
在這則故事裡,比較有趣的是,由於中國工人總是加班,每天工作經常超時五六個小時,甚至招致了德國當地法律的干預。
本來,沙鋼是計劃用兩年時間來拆完這座工廠,這已經比蒂森克虜伯方面預計的要短得多了,蒂森克虜伯方面認為至少需要三年。但最終在這些中國工人令當地人驚歎的高效率工作下,只用一年就完整拆卸了總共重達25萬噸的機械裝置,將其運到了位於長江頭的沙鋼廠區,之後一部分沙鋼人又繼續留駐了半年時間進行清場(沙鋼是中國正在迅速擴張的優秀製造企業中的一個。這些公認的優秀企業中還包括華為、比亞迪、格力等)。
類似的故事在山東兗州煤礦集團購買魯爾區的一座據稱德國最先進的焦炭廠時再次上演。這次收購以及隨後的裝置拆卸都被記錄在了德國導演烏爾瑞科·弗蘭科(Ulrike 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