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各國外交人員來說,真正重要的外交事務其實不宜在宴會這樣的公開場合來進行交流和談判。特別是現場還有其他多個國家的外交人員,稍有不慎就很容易暴露本國的外交政策。所以今天這個場合其實只適合用來試探一下口風和態度,至於真正的問題,還是得留待日後找單獨會面的場合來慢慢進行溝通。
但這種顧忌並不會讓外交使節們就此緘默,雖然不宜談論自家的事,可不妨礙他們打聽別家的訊息。比如費策賢就很有興趣想知道,朝鮮究竟從海漢手裡買了多少武器,是否與大明購入的武器是一樣的,價格幾何,打算何時列裝到軍隊中……這些問題如果直接問李希肯定是得不到答案的,但說不定能從海漢高官那裡得到隻言片語的資訊。
其實朝鮮購入了多少海漢產的武器,都不會威脅到大明的安全,但費策賢認為這種交易會助長朝鮮脫離大明的野心,對於大明而言並非好事。而且他認為海漢人向朝鮮出售武器也沒安什麼好心,不過是想借助這樣的手段來逐步完成對朝鮮軍隊的控制,就如同他們曾經對安南、占城和其他一些小國所做過的那樣。說不得朝鮮為此還答應了海漢某些更加過分的條件,不然這朝鮮使臣見著自己,怎地一副心虛的模樣?
既然已經到了各國使節活動的時間,費策賢就不再客氣了,起身便徑直走向了陶東來。他之所以不去找寧崎或是施耐德,是因為這段時間的接觸下來,他發現這兩人的確不好應付,經常在談話時繞著繞著就把自己給繞進去了,往往是目的沒有達成,反而被對方給套了話。
費策賢認為在海漢這幫高官當中,陶東來反而是比較好打交道的一個,因為他的官位其實就是海漢名義上的領袖,是這個國家的無冕之王,可謂言出法隨,對他而言沒有必要忌憚任何人和事,也無需掩飾自己的感受和想法。
當然了,這只是費策賢個人的想法,如果在此之前他向其他國家的使節打聽一下陶東來在外交領域的事蹟,或許就不會作出這種不甚明智的決定。
當初海漢執委會剛剛成立的時候,其實陶東來也承載了一部分的外交任務,而他的風格跟另外那兩位都是一個路數,在他手裡栽過跟頭的外國官員著實不少。費策賢以為陶東來容易打交道一點,這真的是大錯特錯。
費策賢上前與陶東來見禮之後,便開門見山地切入了正題:“陶首長,本人有一事不明,希望能夠得到您指點迷津。朝鮮乃是我大明的藩屬國,照理說要向他們提供軍事援助,也須得經我國同意之後方可實施,但貴國目前的做法卻是有意繞開了大明,甚至唆使朝鮮對我國隱瞞真實情況。本人斗膽說一句,這樣做不大好吧?”
陶東來笑了笑道:“那以費大人的看法,如果要向朝鮮國提供軍事援助,怎麼做才能算是合理?”
兩人說話間,旁邊已經有了數名聽眾。海漢與大明之間的明爭暗鬥並不是什麼秘密,但極少有機會能聽到雙方官員在公開場合辯論這種話題,更何況陶東來一直被外界視為海漢國的真正領袖,他所說的話就代表了海漢的官方態度,眾人自然是對此分外留心。他們也真的很想知道,海漢對於大明的真實態度究竟怎樣,新近被拉入海漢陣營的朝鮮國在這其中又是處於什麼樣的位置。
費策賢見周圍已經聚集了足夠多的觀眾,也算是達到了他的預想,當下便應道:“貴國要向朝鮮提供軍事援助,出售武器,也不是不可以,但不應繞過大明自行其是,須得在此之前向大明通報一聲。另外這出售給朝鮮的武器裝備,也應先交付大明,再由大明向朝鮮進行分發部署,方才是正道。”
眾人聽了費策賢的發言頓時議論紛紛,這通報大明也就罷了,畢竟宗主國的地位在那裡擺著,按規矩應當如此操作。但要將朝鮮買的武器裝備先交付大明,再由大明轉交,這擺明了就是要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