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389部分

「各回各陣!開始行動!」

然則分歧歸分歧,主帥決心已下,誰也不能再改變半分,那麼只有堅決執行。

柯庫裡能親自舉起纛旗,所有戰將呈離心狀飛馳而去,駛出主帥的中軍本陣,奔往自己的轄屬部隊。

不半晌,五顏六色的各式旌旗相繼揮動,恍如萬彩飄動;上千支牛角號嗚嗚吹響,恰似今天 。35hf。 營造舒適的讀書環境大作。呼蘭和蘇來爾聯軍大部隊開始向前挺進。

呼蘭人崇尚青色,數十萬大軍沿著河岸線鋪陳開來,春天彷佛一刻間突然來臨。蕭索的冬末似乎被一張大手刷地抹去,迅即染上一片無邊無際的黛青。

不僅時間錯位,空間彷佛也發生了奇蹟般的挪移。

莽莽的綠色飄帶森林,竟然被從遙遠的北方搬到了靛河的岸邊,而且能從東向西位移,緩緩地朝河岸逼近過來。

提前了一千多年時光,猛虎軍團的戰士體驗到了後現代前衛藝術的荒誕衝擊波。滿眼都是賞心悅目的喜人新綠,在朦朧細雨的沖刷下,閃動著鮮嫩的亮光,一刻比一刻接近。然則這種春天氣息的來臨,卻有如此震懾性的壓迫感,如此的令人恐懼、如此的讓人心寒!

呼蘭騎兵與呼蘭步兵,可稱得上是遊牧淵源傳統與定居農耕文明的雜交品種,獨具自己的特色。應該說,這是一支配備先進鎧甲和武器,卻以運動型野戰為靈魂和指導思想的部隊。

其步兵按疏陣方式佈列,部分精銳部隊披重鎧,餘者皆為輕甲。武器制式大多為雙手持長斫斧或者狼牙棒,尤其是狼牙棒,佔有相當大的比例,成為呼蘭人源自草原蠻族的另一證據。也有一些部隊是曲柄短刀配大圓盾,以利於近身肉搏。

呼蘭步兵進攻也有自己的獨特之處。他們更注重整體上的協調,保持一個大致相符的戰略陣形即可,並不在意小分隊層面的配合,放手讓戰士們自由發揮。這種戰法,看上去似乎是一呼啦的散漫衝殺,但卻與呼蘭部隊的特點相適應。呼蘭步兵大多采用長柄武器,這種戰法能給予每個兵士較大的揮舞武器的空間,充分釋放其肉搏效能。另外,呼蘭人具有較高的個人技擊水準,以清健靈動為主要特色,如果跟中央走廊的重甲步兵比試蠻力和紀律,怎麼樣也超不過對手。如要獲勝,必須另闢蹊徑,憑藉自身的靈活來對抗敵方的力量。

呼蘭騎兵則融入遊牧輕騎和鐵甲重騎兩者之長,建立起一種獨特的中型騎兵。

這是介入輕騎和重騎之間的一種騎兵。騎手披鋼甲,罩住胸腹和麵部,以增強防禦力,但手臂、脛腿等仍露在外頭,馬兒也不披鐵甲防護;騎手背上都掛一把騎弓,腰掛一袋翎箭,既能近距離肉搏,也可遠射發箭;騎手的肉搏武器也不像中央走廊騎兵那樣,輕騎使馬刀,重騎用刺矛或重劍,他們更喜歡用曲柄大砍刀、長斫斧或狼牙棒等長兵器,由於這些都是雙手持武器,故而一般不配騎盾。

呼蘭騎兵既可遊動射箭,亦能近身突馳,故而進攻方式也比較多樣,屬於典型的多面手部隊。當然,正所謂有得就有失,他們雖適應面廣,但近戰不敵重騎,遊戰不敵輕騎。

不過,世上沒有無敵的兵種,也沒有最佳的戰法,一切視乎具體的戰場條件而定。只能說,在特定時間、特定地點、特定環境下,指揮官需要尋找出最能發揮本軍優勢的最合適戰法。而呼蘭的這種步騎配置方式,給予了統帥更多的選擇權、更大的自由度。

當呼蘭西征集團主力部隊開始逼壓過來的時候,丹西一反過去先防後攻,先頂住敵軍再突施反衝鋒的故伎,他舉起中軍大纛,揮旌前指。懾人心魂的鼓點聲驀然響起,勇士們以劍擊盾,配合著風笛戰鼓的節奏,開始大踏步前行!

猛虎軍團巨大的步兵方陣,開始迎著敵人挺進,停歇了一會兒的金黃色洪流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