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時秦太傅也是坐著受了皇帝的全禮,卻鄭重的告訴他,他會用心教他,輔佐他,將他當做唯一的親傳弟子栽培。
秦太傅做到了,他將皇帝放在最重要的位置上,其用心程度遠超對他兒子秦聞天。
皇帝那時候也的確是最靠譜的,十二歲便開始處理朝政,等到十六歲大婚後,秦太傅立即還政於他,為了他還不許秦聞天出仕,讓他兒子當了一輩子的教書匠。
要不是秦家人都聰明,秦聞天又生了一個會讀書的兒子秦信芳,只怕秦家在朝中就要斷代了。
現在顧景雲學他曾外祖坦然接受太孫的跪拜,他是想幹嘛?
定國公和平國公眯著眼睛去看他,待看到他稍顯稚氣的臉龐時便一訕,這還是個孩子呢,不管他想做幹嘛他都只有十五歲。
兩位國公恍然,心中對他的戒備稍稍放下,而一旁註視著顧景雲和李安的皇帝卻在出神,眼中滿是懷念。
太傅當年也是這麼理所當然的接受他的弟子禮,很多人私下教他說太傅狂妄自大,肯定是想謀奪朝政,不然怎麼能坐著受他的全禮呢?
只有母后一再的叮囑他要對太傅恭敬,說太傅不是那樣的人。
說三個輔政大臣中他父皇最信任太傅。
他將信將疑的跟著太傅讀書,跟著他學處理朝政,跟著他學為君之道,疑心漸消。
果然,他才滿十二歲太傅就開始將部分朝政交給他獨立處理,他一年比一年大,獨立處理的朝政也越來越多,直到十六歲大婚,太傅立即還政於他。
沒有拖到他弱冠,更沒有阻攔他處理朝政,不論他做得對錯,太傅都不會強硬的替他拿主意,只會像其他大臣一樣給他建議……
因為有他在,其他兩位輔政大臣即便不樂意也只能把朝政還於他。
他幼年喪父,本應是坎坷奪權的一生在太傅的保駕護航下一生順遂。
他最開心,最輕鬆,也最值得他回憶和銘記的時光中都有太傅的影子。
皇帝看向顧景雲的目光更柔,他心中微嘆,這孩子幼時坎坷,原因是他造成的,讓又安做他的靠山算是給他的補償吧。
李安捧著茶跪在顧景雲面前,低頭躬身將茶舉過頭頂,恭聲道:「請先生喝茶。」
顧景雲接過茶,滿臉嚴肅的看著他道:「我知道我年紀小,但我會盡我所能教你,凡是我會的,你想學的,我都會教授你,助你解疑答惑,探世間真理,運用知識達成願望。」
眾人只當顧景雲說大話,是為了把場面圓得好看些,角落裡的史官一筆一劃的完整記錄下顧景雲今日說的話,而將來顧景雲用他的行為和成果驗證了這番話。
這番在當下顯得可笑的話在將來被引為真知灼見,甚至被各大學府所用,每年新生入學,學校和老師都會給學生做出這番承諾。
當然,那是很久很久以後的事,此時顧景雲還是個帶著稚氣的少年,他喝過拜師茶,便將隨身帶的玉璧送給李安,板著臉道:「這塊玉璧寓意非凡,須你慢慢參詳。」
李安抽了抽嘴角雙手接過,恭敬的應了一聲「是」。
皇帝也看向玉璧,問道:「這塊玉璧有何寓意?」
「陛下,這塊玉璧的來有個故事,須他自己去思考。」
皇帝興致勃勃的問,「有什麼故事,說來給朕聽聽。」
顧景雲沉默了一下才道,「我說了您不要牽連他人。」
皇帝眉眼一跳,掃了其餘人一眼,點頭道:「朕不牽連他人。」
「這塊玉璧是犯官流放時夾帶到瓊州的,臣五歲,內子三歲時到瓊州城中遊玩,便在地方攤位上看到了這塊玉璧,花了六兩銀子買下。」
大家齊齊看向太孫手中的玉璧,第一感覺是給太孫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