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396部分

切就緒,全都已經準備好,就等著天子和考生們來了。

………

………

抱歉,今天更的遲了一些,是因為昨晚上一直在火車上。

第五百九十二章 科舉制度

(抱歉今天更的遲了,非常感謝‘流離de歲月’和‘波蘭不眠夜’的慷慨捧場和月票支援。)

說起殿試,在這裡便要提一下華夏科舉制度的發展。

秦朝以前,採用“世卿世祿”制度,後來逐步引入軍功爵制。西周時,天子分封天下。管理天下由天子、諸侯、卿、士。依照血緣世襲。到了東周,有“客卿”、“食客”等。

到了漢朝。提拔民間人才。當時採用的是察舉制與徵辟制,前者是由各級地方推薦德才兼備的人才。由州推舉的稱為秀才,由郡推舉的稱為孝廉。

魏文帝時,陳群創立九品中正,由特定官員,按出身、品德等考核民間人才,分為九品錄用。晉、六朝時沿用此制。九品中正是察舉的改良,主要分別是將察舉,由地方官改由任命的官員負責。但是,魏晉時代,世族勢力強大,常影響中正官考核人才,後來甚至所憑準則僅限於門第出身。於是造成“上品無寒門、下品無士族”的現象。不但堵塞了從民間取材,還讓世族得以把持朝廷取材。

科舉萌發於南北朝時期,科舉真正成型是在唐朝。隨著士族門閥的衰落和庶族地主的興起,魏晉以來選官注重門第的九品中正制已無法繼續下去。隋文帝即位以後,廢除九品中正制。據史載,開皇三年正月,隋文帝曾下詔舉“賢良”。

開皇七年,又令京官五品以上,總管、刺史,以“志行修謹”“清平幹濟”二科舉人。

隋煬帝大業三年四月,詔令文武官員有職事者,可以“孝悌有聞”“德行敦厚”“結義可稱”“操履清潔”“強毅正直”“執憲不饒”“學業優敏”“文才秀美”“才堪將略”“膂力驕壯”等十科舉人。進士二科,並以“試策”取士。進士一詞初見於《禮記??王制》篇,其本義為可以進受爵祿之義。當時主要考時務策,叫試策。

唐玄宗時禮部尚書沈既濟對這個變化有過的評價:“前代選用,皆州郡察舉…………至於齊隋,不勝其弊…………是以置州府之權而歸於吏部。自隋罷外選,招天下之人,聚於京師春還秋住,烏聚雲合。”

不過對於科舉的開創,在後世的史學界一直有異議。一部分歷史學家認為唐朝開創了科舉。何忠禮《科舉制起源辨析——兼論進士科首創於唐》否認隋代有進士和進士科之說,他的理由亦有二:一是遍考《隋書》和隋代文獻,雖然記載了開皇和大業中所舉的眾多科名,卻未見進士科之名,也未見進士科考試之實;二是在唐、五代文獻中所載隋進士有房玄齡、溫彥博、侯君素、孫伏伽、張損之、楊纂等六人,可是經過考證、除楊纂的進士身份,因文獻闕如,無從查考外,其餘五人不是查無實據,就是以時制比附古制,將隋代以秀才、明經科察舉為官,比附成進士科登第,唐代雖有進士科開創於隋的記載,但也有進士科開創於唐的記載,所以他認為隋代實行的仍是察舉制,進士科也起源於唐。

俞大綱對隋置進士科一條頗有疑義,他說:“若謂察舉對策之法,已為完形之考試製度,則當上溯兩漢為權輿,若謂朝廷,開科待人,士子投牒自試,始可謂完形之考試製度,則當以唐為始,不可謂肇基於隋,確定於唐矣。” 提出士人“投牒自試”是科舉制度起源的主要標誌這一極有價值的見解。唐長孺提出了與俞大綱相似的看法,他認為唐代科舉制度的重要特點在於是否“准許懷牒自試”,而南北朝後期,已出現士人“懷牒自試”的個例,反映了當時科舉制度正在萌芽之中。

另有有學者著文指出:要確定科舉制度起源於何時,首先要